模型|数据驱动业务的18个策略

编辑导语:数据分析是推动项目业务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数据驱动业务并不能只作狭义理解,在业务驱动过程中,战略、组织等能力的加持也十分重要,对业务对象的理解也会影响数据驱动的价值。本文作者总结了关于数据驱动业务的18个策略,一起来看一下。
模型|数据驱动业务的18个策略
文章插图
一、第一条数据驱动业务中的“数据”广义来讲不仅仅是指存储在大数据平台的那堆数据(反映客观事实),也包括战略、组织、机制、流程、人性、认知、客户的想法、一线人员的技能等等,即使它们还没有被量化或者无法量化,也不能当成看不见,否则就会得出每天看K线的股民比凭经验决策的老板更懂数据的谬论。以下如非特别说明,都指狭义的那个数据定义。
二、第二条数据驱动业务中的“业务”不仅仅指产品或业务线,还包括公司战略制定、组织优化、机制变革、流程优化、商业模式重塑、规划投资、精细运营、精准营销、精准建设等等,因此不要总在一个方向猛干,适当地抬起头,俯瞰下全局,也许能找到更合适的驱动对象。
三、第三条数据驱动业务的策略制定来源于直觉与客观事实(数据)两个方面,驱动的策略应该依赖【直觉驱动】还是【数据驱动】取决于企业所处的阶段。
业务开展早期,【直觉驱动】成功率更高一点,但随着业务发展,好的直觉不再足以驱动业务继续增长,这个时候【数据驱动】的价值就会变大,但不能因此否定直觉。
四、第四条数据驱动业务有二种情况,驱动自己的业务与驱动别人的业务。
驱动自己的业务由于一切数据(广义)都在掌控中,因此比较容易实现,驱动别人的业务则相反,没一定的策略往往头破血流。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公司领导亲力亲为顶你,但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恰好大鱼碰到过一次。
五、第五条数据驱动业务有其不可克服的弱点,如果把数据驱动业务比作开飞机,那么数据就是传感器、仪表盘、报警灯,传感器获取数据,仪表盘展示数据、报警灯进行预警。
但飞机主要还是靠发动机驱动,数据仅仅是个辅助角色,当然你说驱动也勉强可以,但很多业务的开拓跟数据真没关系,比如从0到1的产品创新,因此不要神化数据驱动业务。
六、第六条用数据驱动别人业务的不二法则:帮助其完成KPI,即使你胸怀天下,也要很谦卑地从帮助别人完成KPI开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1. 做好KPI和过程指标,让别人看得见;
  2. 做好报表或BI,让别人看得爽;
  3. 找到KPI指标的痛点,产生共情,与别人共生;
  4. 对痛点进行分析,给别人提升的建议,让别人获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数据驱动他人业务,最后玩的还是人性和利益。
七、第七条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四步:
  1. 第一步:业务理解,就是确定业务目标,理解业务流程,分析每个业务节点;
  2. 第二步,量化指标,就是从业务节点中定义衡量指标,明确分析维度;
  3. 第三步,指标对比,就是在抽丝剥茧的层层指标比较中发现异动;
  4. 第四步,假设建议,就是针对末端叶节点的指标异动给出假设,一般要基于业务的常识进行推断,然后给出针对性建议。
八、第八条理解业务要有三大格局:
  1. 中观:业务对象、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和业务问题;
  2. 上观:行业、战略、愿景、组织、机制和流程;
  3. 下观:围绕中观对象刨根解牛,拆解拆解再拆解,直到拆解到常识能理解的程度。
  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