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数据驱动业务的18个策略( 二 )
我们习惯于在下路猛干,往往事倍功半。
九、第九条掌握一些分析模型让我们理解业务事半功倍,这些分析模型包括PEST、5W2H、SWOT、波士顿矩阵、SMART原则、波士顿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价值链模型、逻辑树方法、鱼骨图等等。
十、第十条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如果你不能衡量它,那么你就不能有效增长它。对于业务也一样,如果你不能用指标描述业务,那么你就不能有效增长它。
十一、第十一条好的指标有两个特征。
【 模型|数据驱动业务的18个策略】第一是具有核心驱动的特点,一般从战略开始,然后识别到关键成功因素,再推断出核心指标,比如用户数和活跃用户数两个指标,显然后者于业务成功更有价值。
第二是比率或者比例,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经常看到绝对值指标也会属于企业的核心指标,一方面是因为其也是比对的结果,只是老板把这个比对过程隐藏了;另一方面是宣传的需要,在任何数据分析中给出一个绝对值而不作特别说明,会让老板觉得莫名其妙。
十二、第十二条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有模型可参考的,这里提供5个:
- PLC模型,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 OSM 模型,是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辅助确定核心的重要方法,包含业务目标、业务策略、业务度量,是指标内容横向的思考。
- 指标分级模型,根据企业战略、企业组织及业务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级,对指标进行层层剖析,比如一级指标:公司战略层,二级指标:业务策略层,三级指标:业务执行层。
- AARRR模型,就是海盗模型,也是用户分析的经典模型。它反映了增长贯穿于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变现(Revenue)、自传播(Referral)。
- RFM模型,该机械模型通过一个客户的近期购买行为、购买的总体频率以及花了多少钱3项指标来描述该客户的价值状况。
十四、第十四条优秀的数据分析师要有二个执念:
- 第一,业务是我的生命线,在一个企业内,最容易拉开数据分析师差距的,往往是独特的业务理解力。
- 第二,我既要理解他人的需求,更要理解他人的问题。平庸的数据分析师则用效率来掩盖自己思维上的惰性,取数机器就是这么来的,好比一头拉磨的骡子,每天在那里转同一个圈。
随着数据开放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数据分析师在操作技能、工具使用、信息获取、数据资源上的不对称优势逐渐消失,唯一的差异化就是认知,这也是你读这篇文章的原因。
十六、第十六条一般的数据分析师用狭义的数据驱动业务,但广义的数据驱动业务需要战略、组织、机制、流程、业务等等能力的加持,因此数据分析师的职场最终归属一般是业务和管理,如果你执着于做狭义的数据分析师,那BI总监也许就是天花板了。
十七、第十七条数据驱动业务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零到一,直觉驱动业务野蛮生长;
- 第二阶段:增长放缓,实验评估助力业务小步迭代;
推荐阅读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大数据|中国电信:今日对大数据行程卡相关设备进行紧急扩容,异常已恢复
- 传播|金域医学最新回应:不存在“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情况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
- 拼多多|难怪网购总比别人贵,原来是“大数据杀熟”了!4步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