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牵手宝马 我们看到更开放的长城( 三 )


快评:牵手宝马 我们看到更开放的长城
文章图片
巧合的是,在长城和宝马合资消息最早传出之后,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也随之表示,到2020年长城计划投入200亿元研发电动汽车,并计划在2025年销售200万辆汽车,其中70万辆将是电动汽车,占到年销量的三分之一多 。无论是该消息的宣布时机,还是200亿元纯电动汽车研发资金投入的时机,与国产MINI消息传出以及项目落地的时机相吻合,且不说初期会产生什么样的技术协同效应,合资对于长城新能源版块的刺激作用显而易见 。
人才资源的积累
从整车生产、组装、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到后来逐渐的本土适应性开发,再到明确提出的针对本土市场推出产品,这里面离不开中方的参与,而且中方加入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大 。在合资公司的管理层,同样也少不了长城人的身影 。国内汽车行业开放合资几十年来,合资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他们无论是在研发、营销还是管理岗位,对于正在不断往上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长城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 。
经济效益不可忽视
谈到经济效益,抛开其他品牌不说,我们看看宝马在国内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华晨宝马 。根据华晨中国公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华晨宝马2017年共盈利104.754亿元人民币,对于集团的净利润贡献为52.38亿元,要知道当年华晨中国总收益也就53.05亿元 。基于华晨中国利润贡献全部来自于宝马的事实,业界戏言,这次又是宝马救了驾,可见成功的合资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对于集团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
快评:牵手宝马 我们看到更开放的长城
文章图片
回到长城,财报显示其2017年的净利润为50.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5.16亿元,同比减少52.28%,那个被称为“最会赚钱的自主品牌,利润率全球第一”的长城仿佛瞬间跌落神坛 。长城官方对净利润下滑做出合理解释:产品降价、营销费用增加、研发费用增加 。的确,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不断革新的技术发展,土豪烧起钱来也会感到肉疼 。接下来的纯电动MINI项目瞄准了越来越年轻化、个性化的市场,加上不错的品牌影响力,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东风,很有可能成为长城汽车新的金矿 。经济效益,是长城无法拒绝的另一个原因 。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合资对于长城来说是有很多利好的 。但合资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对于另一方的宝马来说,这同样意味着其在中国业务的有一次突破 。
◆ 对于宝马(MINI):深耕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MINI品牌
MINI与宝马品牌,为掎角之势
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宝马可以说取得了先机,其销量相比于奔驰和奥迪来说,遥遥领先 。但是BBA在新能源市场的真正较量尚未正式开始,从目前各方推出的车型来看,大多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以i3等为代表的纯电动车型显然不算成熟 。很巧的是,三家不约而同的要在2019年或2020年开始加速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其实这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
快评:牵手宝马 我们看到更开放的长城
文章图片
『宝马ix3将会在2020年国产』
毫无疑问,在2019年投产的首款纯电动MINI车型将成为宝马向纯电动市场大规模进军的排头兵,如果真如外媒报道那样长城与MINI会基于中国市场打造全新车型,后者将成为战役初期的核心产品,再加上宝马i4、iX3、iNext系列产品,未来在国内的纯电动车市场,国产化并大规模推广的MINI不再像现在一样扮演“小弟”角色,它将与宝马品牌的纯电动车一起,全力奋战中国新能源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