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吃什么?食蚊鱼怎么养 食蚊鱼简介图片[图]( 二 )


食蚊鱼吃什么?食蚊鱼怎么养 食蚊鱼简介图片[图]
文章图片
1995年 , 鱼类学家们发现 , 虽然出生时食蚊鱼的雌鱼和雄鱼的数量相等 , 但是统计成年鱼的性别比例 , 雌鱼的数量远多于雄鱼 。研究人员认为 , 雄鱼在交配之后死亡率高 , 是因为雌鱼自身能储存精子 , 已经完成繁衍使命的雄鱼无须再活下去 , 从而避免和新生的幼鱼形成竞争 。为了下一代而精尽鱼亡 , 不可谓不震撼 。
3、能抗
所谓能扛 , 指的是生态耐受性强 。除了不耐寒这样的天生缺陷无法克服 , 食蚊鱼能够在许多严酷环境下存活 , 包括两倍于海水盐度的水体和含氧量低的水体 , 含有机废物、杀虫剂、除草剂和酚类的水体 , 甚至在42℃的水温下还可以短期生存 。食蚊鱼口部的特殊形状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 当水中溶氧量低的时候 , 它能方便地直接浮到水面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正因为强悍的环境适应力 , 《苏联大百科全书》称食蚊鱼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淡水鱼” 。
4、能打
食蚊鱼通过挤占其他鱼类生存空间 , 掠夺其食物 , 直接打压其他物种 。它们有时候直接吃体型更小的成年鱼类 , 对体型更大的物种不外乎两种手段——绝嗣和肉体伤害 。一种是吃大鱼们的卵以及幼鱼和蝌蚪 , 北美的鲈鱼和鲤鱼深受其害;另一种是直接攻击其他大鱼 , 咬其鱼鳍和鳞片 , 造成细菌感染 , 间接提高大鱼的死亡率 。简直堪比食人鱼了 , 所以食蚊鱼水中一霸的地位是肯定的 。
食蚊鱼吃什么?食蚊鱼怎么养 食蚊鱼简介图片[图]
文章图片
食蚊鱼怎么养 (详细繁殖方法)
食蚊鱼怎么养
在香港 , 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 。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 , 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 。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 , 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 , 杂食性 , 生长快 , 繁殖力强 , 卵胎生 , 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 , 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了优势种 。由于可生活于咸淡水 , 食蚊鱼更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 。由于竞争力强 , 对生态位相似的当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 , 更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一倍的鱼类 。在华南人类活动区 , 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青鳉(Oryziaslatipes)和弓背青鳉(O.curvinotus) , 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 , 危害到这些青鳉的生存 。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
食蚊鱼吃什么?食蚊鱼怎么养 食蚊鱼简介图片[图]
文章图片
食蚊鱼繁殖方法
食蚊鱼的生长比黄鱼快 , 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 , 怀卵量70~200万粒 。不同地区的食蚊鱼具有不同的繁殖期 , 在长江口外的食蚊鱼为7~8月 , 在舟山群岛的食蚊鱼为5~6月 , 在福建平潭沿海的食蚊鱼为4~5月 。产卵后鱼群重新游向摄食区 , 一部分游向较深的海区 。
食蚊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 , 体形小 , 繁殖能力强 , 周期短 , 产仔量大 。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 , 在体内受精、孵化 。初生的幼鱼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 , 经1个多月达到性成熟 , 即可开始繁衍后代 。繁殖季节为4~10月 , 最适宜季节为5~9月 , 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 , 每次胎产30~50尾 , 每尾雌鱼每年能产200~300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