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激光雷达 华为缔造汽车帝国版图

[ 行业]  如果一家企业见证了曾经的巨头跌落神坛,沦落为明日黄花,而自己却在动荡的环境中屹立不倒,且屡战屡胜,那这家企业很容易被国人“神化”,也很容易被敌人“妖魔化” 。
华为就是那一个独特的存在 。在日前“华为推出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建立首条车规级激光雷达试制产线,年设计产能为10万个”消息后,华为终于补齐了其智能驾驶硬件板块的最后一块拼图 。
从3年内华为手机做到世界第一,到推出独立的操作系统鸿蒙,再到如今立志将汽车业务再现手机辉煌 。为什么华为“吹的牛”都能实现?
攻下激光雷达 华为缔造汽车帝国版图
文章图片
华为的成功之道,离不开其过山车式的、激荡人心的商业悲喜故事 。这里,试图通过激光雷达这一细分领域切入,映射出华为汽车蓝图的商业逻辑,以及激光雷达产业背后的秘密 。
1960年,组建不到5年的中国登山队,选择连飞鸟都无法逾越的“死亡之路”——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如今,华为也与中国登山队做着相同的事情 。
在激光雷达团队成立不到5年后,华为决定攻下激光雷达量产这座珠峰 。绕开市场主流的“南坡”——从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切入,华为选择难度比其高很多的“北坡”,面向乘用车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 。
攻下激光雷达 华为缔造汽车帝国版图
文章图片
■为什么选择“北坡”?
从诞生起,华为脚下的路都是最艰难的一条 。
回顾华为在ICT领域(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开疆拓土经历,就可知华为的商业打法有多“野蛮” 。这种“与众不同”用任正非的原话来说“是被逼出来的” 。
自创立之初,华为就在自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所有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海外公司抢占一空,华为只能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寻找一线机会 。
同样在竞争激烈的激光雷达领域,传统路径的赛道已拥挤不堪 。
一、高耸的专利城墙
机械式激光雷达是研发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Robotaxi领域,属于市场主力 。
以Velodyne、法雷奥、禾赛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外激光雷达制造商,已经在该领域深耕数年,积累丰富的开发、制造、应用等经验 。
攻下激光雷达 华为缔造汽车帝国版图
文章图片
知识产权是无法绕开的一道坎,早年布局的激光雷达厂商已形成知识产权壁垒 。华为要在机械式激光雷达里有所作为,难度非常之大 。
回顾近3年,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频频挥舞“专利之剑”,依靠US 7969558专利浇筑了一道机械式激光雷达高墙 。企业欲在此赛道有所突破,基本绕不开它,Quanergy、Waymo、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都在诉讼案件中吃过亏 。
转移至一个不同的市场或细分市场,而不是在同一市场中发起反攻,这是华为选择“北坡”攀峰的原因之一 。
二、供应商合作未果
任正非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自主创新,在具有可选择性的领域,华为更愿意采用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并对其持续进行优胜劣汰 。然而,外在因素倒逼华为自主研发 。
目前,符合车规级量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只有法雷奥一家,首款激光雷达Scala 1在2018年交付奥迪A8 。由于初期用于“驾驶辅助”的定位,该产品仅堆叠到4线,而后期迭代的Scala 2也只有16线 。
攻下激光雷达 华为缔造汽车帝国版图
文章图片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不多 。一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从2018年开始,华为进行传感器技术的预研,当时仅作战略储备 。后期,华为想通过现有传感器供应商合作,自己仅从算法角度做整合 。然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产品还不够成熟,国际供应商则拒绝把最新的产品卖给华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