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物联网浪潮下,物流产业如何再"进化"?( 二 )
第一,是搭建全方位的物联网基础服务,即实现安全、装备、结算等物流基础的数字化,这是产生数据的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行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即将物流的三要素(流体、载体、流向),向着流体可量化、载体智能化、流向可控化进化,从而实现经营数字化,以提升安全、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煤炭到电厂的运输为例。由于流程复杂,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冬季储媒高峰期,在热电厂门口司机要等待数小时乃至三天两夜,导致司机运输效率大大降低,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从煤炭运动电厂的途中,中途会不会出现换煤、偷煤的现象,不好把控。司机运费线下结算周期太长等等。
而通过G7与相关方的合作,是如何让整个过程变得更高效和安全的呢?
首先是将整个这个场景中所有设备全部智能化。如吊车、集装箱,运输车辆的车头、车挂、场站等,让每一个设备都能通话和连接。以小G(煤炭甩箱)为例,其不仅是一个物理集装箱,还可以“说话”,能够实时记录其运行和使用轨迹,如位置、重量变化等等。
其次,搭建一个平台,让运输途中煤炭的位置、载重和运输路线实时可见,如车辆驶出电子围栏会报警;运到电厂后煤炭质量检测的数据可实时上传反馈,从而构建一个可信任、可监控的闭环。
通过这一系列升级后。一方面司机等待时间变短了,效率大大提升,从三天一趟变成一天五趟。原因在于,通过数字货舱(煤炭版),小G,司机运输的煤炭成了一个可量化的、打包好的“标准商品”,既可以快速实现车货匹配、装卸等,也能装上即走,且结算周期变短,在过磅的同时,结算已经结束(抬杠秒结)。另一方面,货主也不用担心被调换货,因为整个过程都因为IoT连接实现“可视”。
第二 数据流通才能产生最大价值。即需要将物流的各种元素“人车货钱”进行数据贯通,这决定能多大程度释放数字化的赋能。
简单来说,就是要用数据来“点亮”传统物流运输中的“盲区”,让其变成“亮区”。
比如G7通过对6万辆运营数据的实时跟踪,从中总结出影响货运安全运营的300个因子,为货运安全风险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再比如通过智能设备和物联网,让货物运输过程中载重变化、温度变化、颠簸变化、行程变化等都可以看到,那么货物的安全隐患将大大降低。如通过震动地图避开易发生颠簸的路线,通过远程调节车厢温度,降低生鲜商品的受损率。
当然,点亮还不够,还要让数据流动起来,最终实现全链路贯通。如基于车辆和司机的数据,结合保险公司的出险数据,最终能让车主与保险公司制定合适的保险费用,实现双赢。又能给投资公司和金融公司作为重要参考,给物流公司和车主融资增加说服力。
总的来看,就是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去中心化的网络,实现多元共生、产业协同。最终实现让数据为货物流通创造舒适的体验,让物流行业从“人管人”变成“平台管机器人”,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什么意思呢?就是随着货运车辆驾驶、车厢、车挂等智能化程度不断变高,它们将变成一个个能自我感知、自动调节的货运机器人,且这些机器人数据互通、相互连接成一个平台可控的货运机器人网络。
以冷链运输水果为例。为新鲜水果安全运达目的地,需要考虑减少温度、震动影响水果品质,也要提高运输时效、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传统模式下,司机先要依靠经验选一条震动、运输时间少的路线,途中又要不时停车查看、调节车厢温度。同时还要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早送达(可能少不了疲劳驾驶)。而作为车队管理者,要不间断联系司机了解车辆在途情况,为货主反馈信息。
推荐阅读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支付宝|低成本的“赚钱”生意,连支付宝都来分一杯羹?旧物回收成热门
- 程序|安徽博物院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数字化成文物保护传承新路径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