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物联网浪潮下,物流产业如何再"进化"?( 三 )
但在货运机器人网络下,基于大量车辆感知数据早已为货运路线描绘出“震动地图”,基于温度感知设备,让车厢温度实时可知,并在必要时远程调温,并实时反馈车辆在途位置,水果所处状态等。而借助自动驾驶,又能减少司机长途驾驶疲劳,提前规避突发风险等、提升货运安全。车队管理者、货主也无需联系司机,进行“人管人”,而通过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一个个“货运机器人”,不仅大大提升了可管理的车辆数目,也提升了效率。
三、物联网浪潮下,进击中的物流行业往哪走?
如今智慧物流要发展,以大数据为进化力,通过群体进化已成为行业共识,那么智慧物流接下来发展方向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进化重心从“消费物流”到“生产物流”。
过去十年,借助电商的快速发展,以非生产型商品或消费品为主的消费物流,其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无论时效(当日达、次日达)、成本、安全(可追踪)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落下风,也诞生了很多行业巨头,行业甚至开始内卷,如大家熟知的快递价格战。
未来十年,为生产型资料运输的生产物流是一片新蓝海。以大宗商品运输为例,其公路货运运费规模约为2.2万亿,占了整个公路货运物流6.2万亿的三分之一,但仍未有巨头企业出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而随着智能装备、物联网、自动驾驶的发展等,将让大宗商品运输过程变得更加标准化和流程化。以及“双碳”政策发布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会让更多企业借助智能匹配算法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途中的碳排放,这些都将推动行业加速向前。
第二,进化主力从“头部先行”到“腰部崛起”。
众所周知,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很大,但运力相对分散。影响物流行业进化的既不是少数几个头部物流企业,也不是个体户司机。其核心群体是物流中小企业,这是物流行业未来进化的主体。
原因很好理解,头部企业拥有更好的技术和资本,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能力更强,很多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已经相对较高。而个体户司机,也不大可能有动力斥巨资进行数字化改造,投入产出比毕竟有限。
但是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企业的资源,在前期的数字化上面可能进展较慢,更需要借助整个行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进化。此外,其弹性伸展空间更大,比如在人管车的时代,中小物流企业可能只能一个人管20辆车,但借助数字化系统,管车的数量和效率将大增,投入产出也很可观。
第三,进化路径从“单点信息化”到“全链数字化”。
物流数字化的进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数字化最开始都是从局部开始。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数据让“货”实现舒适的运输体验,让人实现高效、安全的管理体验。
简单来说,物流行业要提升效率,唯一的路径就是能进行量化分析。而实现量化的基础,必须要让人、车、货等要素,变成信息化,然后再将这些单点的数据打通,让数据流通起来,变得可分析可利用。从而激发智慧物流的最大潜力。从“单点信息化”到“全链数字化”将是一个大趋势。
总的来看,未来的智慧物流的发展,肯定不是巨头生态,而是一个超大的去中心化网络。即不同的行业参与者在这个巨大网络中互联连接,成为其中一个节点。
与中心化网络看重绝对实力不同。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超级节点赋能产业的“进化力”大小,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以G7为例,通过在货运安全、智能装备、自动驾驶、数字结算等方面的布局,已成为一个软硬一体的开放物联网平台。虽然并非物流企业,但已成为物流行业中的超级节点,因在物流产业中连接诸多上下游企业而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让其未来充满想象。
推荐阅读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支付宝|低成本的“赚钱”生意,连支付宝都来分一杯羹?旧物回收成热门
- 程序|安徽博物院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数字化成文物保护传承新路径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