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梳子的演变过程,梳子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图]( 二 )
战国时期,梳篦延续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竖长方形的造型,变化主要体现在制作材质的不断丰富、梳背雕镂的更趋精美以及梳齿的日益细密上 。/font>
200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造型别致的骨质梳篦,由梳背与梳齿两部分组成,梳背雕刻头相背、身相连的双龙形象,梳背下端与梳齿上端均有钻孔,可能由榫卯方式连接,梳齿雕刻细密 。内容来自br />此时,人们对梳子的认识不仅仅限于头发的梳理上,还对其养生作用颇为重视,这种认识一直延续至唐宋,直到现在 。copyright br />
《黄帝内经·灵枢》有一种说法:“皮肤坚而毛发长 。”如出现“折毛”现象,健康就可能出问题了 。[985424.com]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养生方》亦称: www./font>
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 。br />
大概意思是,每天多梳头,可疏通血脉,去病强身 。唐朝名医孙思邈也曾提出:“发宜常梳 。” https://www.br />宋朝最注重养生的文学家陆游几乎梳不离身,他在《杂赋》诗中称:“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陆游心情不好时也会梳头:“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 。” https://www.br />明朝《摄生要录》中亦有相关记载: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copyright br />直到现在,也有梳头缓和用脑过度,改善头皮的说法 。https://www.br />秦汉:梳背形状变化,成为起居常用之物 今日新鲜事br />
秦汉时期,梳篦的造型基本以楚式风格为主,回归简约,而梳背造型从之前的“方长型”而变为更容易上手的半圆型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木梳篦,梳背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间饰四道弦纹,梳齿细密且平整,通体髹红漆,造型简洁规整 。内容来自br />
《礼记》中记载:“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可见当时,“栉”即梳篦,已经成了人们生活起居中很重要的工具 。www./font>
而对于梳洗,也十分有讲究,不同的头发状态,甚至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梳子,《礼记.玉藻》中有记载:沐稷而靧粱,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 。内容来自/font>
即是说,用淘稷的水洗头发,用淘高粱的水洗脸,湿发用椫木梳梳理,干发容易滞涩打结,则要改用质地细腻的象牙梳 。今日新鲜事br />
![探索梳子的演变过程,梳子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图]](http://i3.qulishi.com/static/2021/c/607d1d1652f78.png)
文章图片
魏晋:梳篦技艺日渐成熟,常州梳篦后世闻名 https://www.br />到了魏晋时期,梳篦制作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常州梳篦制作工艺技艺形成于此时 。copyright br />
至后世,在元代,常州梳篦就成为了出口商品之一,清代乾隆皇帝六下常州,当时常州西门和南门家家从事梳篦生产,乾隆随口说道:“南门街上木梳多,西门花市街上篦箕多,花市街就叫‘篦箕巷’罢” 。“篦箕巷”由此得名,南门则以“木梳街”为地名 。https://www.br />
到如今,常州梳篦依然驰名中外 。内容来自br />唐宋:插栉再次流行,诗词中的梳篦涵义更为丰富 [985424.com]
到了唐宋时期,插栉之风达到极盛,梳子成为装扮的重要组成部分 。[985424.com]
唐代诗人元稹对此形容道: [985424.com]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今日新鲜事br />在唐代传世画作中,也清晰地描绘了唐人插梳的样貌,有的插在发髻前,有的插在发髻后,亦或是中间、两侧,没有固定的位置 。今日新鲜事br />
![探索梳子的演变过程,梳子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图]](http://i3.qulishi.com/static/2021/3/607d1d1139f89.png)
文章图片
在众多唐墓考古发掘报告中可以看到,插梳的例子数不胜数,br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