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呢?他们的后世评价如何?( 二 )

内容来自/font>
伯夷叔齐孤竹君 https://www.br />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 , 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 , 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 , 伯夷和叔齐两兄弟 , 极为贤能 , 颇得孤竹君的器重 , 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 , 更受孤竹君的偏爱 。https://www./font>
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呢?他们的后世评价如何?
文章图片
孤竹君年迈时 , 有意提拔叔齐来接受处理封地大小事务 , 叔齐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父王对他的特别用意 , 碍于不能触怒父王的权威 , 只得尽心办事 , 但却从未在巩固地位的事情上花心思 , 行为处事云淡风轻 , 尽量不与官员深交 , 叔齐认为自古子承父业都按照嫡长子世袭制 , 这是古制不能违背 , 尽管孤竹君有此意 , 但他自己一定要死守这道防线 , 万不能犯下这大逆不道之罪 。今日新鲜事/font>
孤竹君去世后 , 叔齐拒不接受王位 , 执意举荐兄长伯夷继承 , 而伯夷也是恪守规章之人 , 既然叔齐是孤竹君临终授命的继承者 , 那么他便不可夺人之位 , 伯夷念及手足之情 , 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 , 便不告知任何人 , 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 , 叔齐得知后 , 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 。https://www./font>
跋山涉水 , 翻越崇陵 , 兄弟二人终于市井之中相遇 , 伯夷被叔齐的执念所动容 , 便答应叔齐抛弃家业重担 , 相约不再回归孤竹国 , 投奔周国 , 一起过上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 。[985424.com]
对伯夷叔齐的评价 /font>
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 , 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 。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 。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 , 加以褒扬 。br />
【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呢?他们的后世评价如何?】但将伯夷叔齐的事迹放置今日 , 并加以评头论足 , 会有很多以当世思想难以理解的地方 , 我们会认为伯夷叔齐正是恪守陈规、不懂变通的教条主义者 , 是老古董 , 在历史进程中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不过正因为我们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君王到臣子学士皆视伯夷叔齐为思想最高标准的理由 , 正是因为伯夷叔齐的思想符合了当世社会制度 。copyright br />把伯夷、叔齐上升到“饿死不食周粟”的高度 , 使他们成为忠孝道德观的典范 , 更有利于教育臣民 , 恪守君臣父子之道 , 严格遵守社会统治秩序 , 保证统治者牢牢把握政权 。春秋战国期间 , 各国王侯为争王位 , 争霸权而发生的子弑父、臣弑君的流血事件 , 层出不穷;如果都像伯夷、叔齐那样谦虚让位 , 与世无争 , 逃离尘世 , 社会也就平安无事了 。因此 , 伯夷、叔齐的结局很可能是诸子百家为说教诸侯 , 减少纷争 , 而加以发挥利用的素材 。内容来自br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