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一线访谈丨雪崩之下,教培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阿杰|一线访谈丨雪崩之下,教培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研究所(ID:Broodest),作者:雨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摄图网。
2021年上半年以来,针对教培行业的政策监管愈加严格,直到7月底的“双减”文件出台,让资本竞逐、风光一时的教培行业骤入寒冬。
重压之下,机构开始纷纷转型求生,而那些身处教培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们,有的则与行业同进退,有的却已经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惊蛰研究所采访了一群身处漩涡中的人,听到了他们和这个行业的故事。
“教了10年书的老师,在我面前抱头痛哭。”接受惊蛰研究所采访时,小雨入职互联网大厂还不到1个月。在此之前,她在行业里有着20年历史的某教培机构担任HR。上半年,关于整顿教培行业的新闻偶见端倪,但是小雨和她的同事们都没太在意,直到5月份时一些头部教育机构传来了裁员的消息。
“最早是听说行业最大的那家机构开始裁员和压缩部门,我们开始紧张起来。然后看到老板和主管们开始频繁开会,同时我们HR也接到通知说业务线不再招人了。”小雨说,从那时起恐慌的情绪开始在公司蔓延,同事们也都有预感,下一步就是开始裁员、砍业务。
“当时部门领导跟我们说,让我们去看看外面机会吧,6月份初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挪动了。接下来我们也正式接到通知,要开始进行裁员的工作。”
先接到自己要被裁员的消息,然后再以HR的身份通知其他同事要被裁员,这种体验让小雨感到滑稽又无奈,但对于公司裁员的决定,大多数同事们都表现出最大的理解。“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公司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整个行业都在收缩,而且公司也在尽最大的能力给大家离职赔偿。比起被裁员,更多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政策会对教育这样一个朝阳行业下这么重的手。”
小雨告诉惊蛰研究所,她所在的机构有很多在教学教研一线工作了近10年的老师,在和他们谈离职的时候,有人在她面前抱头痛哭。
“一方面是为了那些他们带过的孩子,他们以前带出过不少顺利考上名校的孩子,但是现在‘一刀切’之后,可能有些孩子就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焦虑。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师现在被辞退后,可能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么大的年纪,公立学校肯定是不太好进去了,又只会教书做课研,还能做什么其他的工作呢?”
在朋友圈里,这些“前同事”们时常也会写下一些略带伤感和追忆的文字。每当小雨看到的时候,心底就会翻腾起一些酸楚。
“我最早工作的那家教培机构,花了2年时间从300人发展到6000人,从30个城市扩张到200个城市。现在政策下来后,学科类几乎全砍,可以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这些失业的人该何去何从呢?”
小雨告诉惊蛰研究所,她的许多同事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种使命感,他们也都认为在当下的应试教育和考试机制下,正是因为公立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很多孩子的学习需求,所以才会让校外的教培机构找到发展的机会。而她和她的同事们,都是真心希望可以帮到这些无法被公立学校教育满足的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大家都在强调教育的公平性,这点我认同。但是人生来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和条件也都不相同,公立教育统一、标准化的教育方式下,肯定会有一些学生是照顾不到的,而帮助这些学生填补空缺,就是校外教培机构存在的意义。”
根据小雨的观察,很多人和她一样,在离开教培机构后都选择了进入互联网行业。“因为觉得互联网大厂们会更有安全感吧!”面对是否会考虑再回到教培行业的提问,小雨说:“应该是没有太大可能,毕竟之前的这段经历大家也都不想再体验一次了。但是对于教育行业,我依旧看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