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一线访谈丨雪崩之下,教培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三 )


因为这一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四大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受到了监管部门点名批评,也让教培行业的乱象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作为当事公司的一员,程程说自己当时也挺尴尬的,“很多朋友都来和我开玩笑,说我们那么大的平台也缺‘演员’,但是听我们一线教学的同事反馈,家长的反应倒是挺平静的,可能是感觉平台对孩子的帮助还是有效果的,所以这些本来就是广告的东西就没怎么在意了。”
不过在程程看来,这件事恰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外教培机构的价值。
虽然资本的涌入给行业带来了烧钱拉新、虚假宣传、重“人头”不重质量等种种问题,但是一些教培机构公司提供的课程和服务也的确让学生有所收获。不过随着严监管的靴子重重落下,这些价值和意义也不复存在了。
程程所在的机构原本在全国拥有13个地方中心,但现在只留下了郑州、武汉和成都的三个中心。“就裁员规模来说,绝对是我见过最大的了,但是也没有外界传言的90%那么夸张,我自己听到的数字大概是60%-70%的样子。”
据程程透露,虽然公司这次裁了不少人,但是同事们对公司也并没有太多怨言,因为公司在离职赔偿方面,是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N+1”的补偿方案:工作不满半年、未转正的员工都按照“0.5+1”赔偿,不满一年的员工也能拿到“1+1”的赔偿。
程程说,就离职赔偿这一点,让她感觉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是很不错的,可惜错的是整个行业。“大家常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这个行业也一样,认真讲也没啥好遗憾的。”
7月30号的时候,创始人发了全员邮件,其中特别提到如果有一天公司还能东山再起,希望大家还能回来。不过程程心意已决。
“从我过往的经验来看,政策的事情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重来的,资本也拧不过‘政策’的大腿,而且资本现在也基本都在跑路,剩下来的生存空间只会更加艰难,倒不如去其他行业看一看,实在不行还可以干回老本行。”
“对我来说,这是个挑战,但对社会来说这是件好事”25岁的春晓在某新一线城市的本土教培机构已经工作了三年。一开始,她做的是教学老师的工作,后来又转到了后期主任的岗位上。
据春晓介绍,地方培训市场和一线城市的市场相比,有很强的分散性,而且本土机构往往能凭借数量优势占据市场。她所在的机构主打一对一的课外辅导,仅2019年的暑期招生现金流就达到了500万,复购率维持在70%左右。较为稳定的业务状况,让很多地方教培机构并未出现类似大型在线教育机构的恐慌情绪。
“我们公司在本地的8大校区都还在正常经营,200人的全职团队一个人都没有裁掉……毕竟从政策公布到落实到地方也还有一个过程,至少目前政策在本地还没有完全落地,大家也都还在看政策具体怎么实施,不过业务上也有提前做一些准备了。”
为了应对新一轮的政策监管,春晓的公司也和其他计划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公司一样,开始筹备开设编程课。而未来她也有可能和其他现有员工转岗到新的课程小组。面对行业正在遭遇的重大打击和未知的未来,春晓表现得异常镇定,她告诉惊蛰研究所,“政策监管是一件好事。”
因为后期主任的工作性质,春晓平时可以和家长有很多沟通的机会,而在她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各种培训机构开始疯狂打广告,然后就弄得家长们都很焦虑。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要落后别人家的孩子了,然后就大把大把的花钱给孩子报课,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每天学校上完了,校外还有上不完的课。这不正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