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凡|女员工出差被侵害,阿里为何反应如此迟钝?( 二 )


文章插图
即便这一次阿里女员工的遭遇只是个体事件,对于一家想要活到102岁的互联网巨头而言,警惕系统性价值观坍塌仍是一个事关生死的议题。
大公司为何反应迟缓?
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公司曾承载着年轻人的诸多热望。但通过一次次“热搜”,人们也看见了大公司背后藏着的阴暗。
“必须要网络热议了才绝不容忍?” 8月8日上午,该事件在社交媒体迅速曝光后,被点赞上热评的评论写道。从7月27日事件发生,至8月7日网络曝光,漫长的11天里,当事人期待通过公司管理机制讨回公道的诉求并未如愿。这起涉嫌性侵的案件最终引发关注的方式,仍然是诉诸舆论。
在事件本体之外,阿里管理体系对待此事的态度让网友不解。根据受害女员工的描述,她先后给BU领导反馈、向更高一级的BG领导反馈,但都毫无进展。同时,她在工作群发出的消息被强制撤回、被移除群聊,被逼无奈的她只能打印横幅去饭堂现场曝光,但很快又被十几个保安跑出来制止,将其带离现场,并称会让警察将她抓走。
对受害人毫不客气的同时,阿里对待涉嫌侵害女同事的领导似乎却很宽容。他仍在正常开展工作,像往常一样活跃在各个群里,甚至还在与此次事件直接相关方济南华联在群里进行工作对接。
一个看似吊诡的事情持续了很久,即便在强调透明、开放的互联网公司,普通员工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却并没有变得更容易,靠公司内部纠偏机制达到妥善处理的结果,依旧很难。
此次阿里事件里,一张显示职务为“阿里巴巴人力战略官杨姝”的朋友圈截图流传出来,她对此事发表言论称:“我好奇为啥阿里一出事大家都说阿里价值观怎样怎样,当事人有问题处理当事人,上来就说阿里怎样怎样,至少阿里是敢于说出起来,敢于承认。”语气中的傲慢一览无遗。据了解,杨姝的微博认证是“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集团OD平台&Staffing总监”,但实际上,她被指已经离开阿里。
在本次风波中,“这不是当事人的问题,是整个部门一条线,包括HR部门整个系统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包庇”。8月8日下午,阿里的“破冰文化”被再次提及,微博上还流传出多张“阿里破冰文化”的低俗聊天截图。对此,阿里回应是谣言,图中所涉人士并非阿里巴巴员工,也非阿里巴巴内部培训。所谓“破冰”,根据阿里前员工介绍,阿里最早靠B2B业务即“中国供应商”起家,该业务的本质就是地推及销售,所以公司早期文化中磨去个体人格,塑造集体归属感,增加员工服从性。
大公司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员工,如何处理员工被侵害事件,恰恰体现了公司整体的价值观取向。正如一名网友评论道:“这不是社会个例,也不是个别企业的家事,这是职场用惯了的手段,屡见不鲜。”
某家企业一名员工告诉AI财经社,在该公司如果对同事性骚扰,涉事人会被立即开除;只要当事人觉得是,就可以认定。人力每年都组织预防性骚扰培训,必须参加。“我们如果有这种行为,是可以立刻通知HR的。不会有自己部门私下协商这种事情。”
不过很多公司缺乏这种意识,或者说不重视。相反,如果是高阶管理层“犯事”,很多公司更倾向于“罚酒三杯”式处理。比如谷歌“安卓之父”安迪·鲁宾性侵丑闻后,谷歌一度态度暧昧,招致员工抗议示威。在Uber高管性骚扰事件中,受害女员工多次向公司内部举报、向HR部门反馈,但因涉嫌性骚扰的男领导绩效过于突出而被HR多次包庇。蒋凡被指发生出轨事件后,也曾一度从舆论风波中全身而退,并被重新重用,有观点也将原因归结为:蒋凡曾负责打造手淘,主导淘系产品的无线化转型升级,之后又兼任天猫总裁,还曾是阿里巴巴38位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