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二 )


从东海孝妇到窦娥冤案 , “三年大旱”的真正源头
窦娥这个案件 , 虽然出自于关汉卿的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 但这个故事却并不完全是编造的 , 而是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 《汉书也有类似记载》 。不过 , 最初《东海孝妇》这个故事中 , 主人公在临刑之前的誓言中 , 却是没有“三年大旱”这一条的 。那么 , “三年大旱”是如何与冤案联系起来的呢?
《东海孝妇》的主人公叫周青 , 整个故事相对窦娥来说相对较为简单 。周青丈夫去世之后 , 又没有儿子 , 虽然孤苦无依 , 但却对婆婆极为孝顺 , 婆婆见其凄苦 , 便劝其改嫁 , 但周青却坚决不肯 。婆婆为了不拖累周青 , 便自杀了 。
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文章图片
婆婆死后 , 她的女儿却将周青告到了官府 , 说是周青杀死了婆婆 , 官府将周青捉拿归案后 , 却不问青红皂白便是大刑伺候 , 受刑不过的周青只得含泪认罪 。当时虽有狱吏于公向太守争辩 , 但太守还是下令杀死了周青 。
周青被杀之前 , 发誓说道 , “青若有罪 , 愿杀 , 血当顺下;青若枉死 , 血当逆流” 。可见 , 周青被杀之时 , 只是苦于冤情无法澄清 , 只是为了以血水倒流为自己洗刷清白 , 因而并未涉及到官员和百姓 , 不仅没有大旱三年 , 就连六月飞雪也是没有的 。
然而 , 周青虽然没有诅咒“大旱三年” , 但当地的旱灾却是真实发生了 , 《列女传》对此有载 , “自后郡中枯旱 , 三年不雨” , 《汉书》也记载“太守竟论杀孝妇 , 郡中枯旱三年” 。
【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后来 , 新任太守到任 , 于公便对其说道 , 当地干旱三年乃是因为“孝妇不当死 , 前太守枉杀之” 。新任太守听说后 , 便亲自前往周青的墓前祭奠 , 并在墓前刻石 , 表彰她的德行 。结果 , “天立大雨 , 岁孰” 。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 , 周青的冤案与干旱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 然而对于相对较为迷信 , 且奉行天人合一的古人来说 , 他们很难不将两件事联系起来 。于是 , 周青的冤案便与“三年大旱”联系了起来 , 并最终被关汉卿写进了杂剧之中 , 变成了窦娥的最后一个誓言 。
这一点关汉卿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中也是有所交代 , 其中写道 ,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 , 人心不可怜 , 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 可见“三年大旱”就是源自于周青被杀之后当地的三年旱灾 。
之所以写入这个毒誓 , 或许与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在古人的认知中 , 作为窦娥冤案的前身 , 周青的冤案是与“三年大旱”有一定关系 , 但关汉卿之所以将“三年大旱”纳入窦娥冤案这个故事 , 我想应该与故事本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
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