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三 )


1、窦娥之所以被冤杀 , 当地百姓难逃干系 。正所谓“雪崩的时候 , 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 窦娥冤案的产生 , 可以说与当地百姓的态度 , 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东海孝妇》中 , 周青虽然也是含冤被杀 , 但好歹还有个狱吏于公为其争辩 。而在“窦娥冤案”中 , 当窦娥婆媳被流氓欺负时 , 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撑腰;当窦娥含冤入狱之时 , 没有人站出来为窦娥作证;当窦娥被判处斩刑之时 , 也没有人替她伸冤昭雪;当窦娥含冤被杀之时 , 甚至还是没有人为其喊冤 。因此 , 站在窦娥的角度来讲 , 她自然有恨当地百姓的理由 。
2、元朝汉人惨遭歧视 , 希望借此唤醒人心 。元朝时 , 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 , 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 , 贪赃枉法 , 无所不为 。而当时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 , 生活遭遇无比凄苦 , 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 然而百姓们对此却只能默默忍受 。因此 , 关汉卿或许想要通过这个故事 , 唤醒汉人百姓同仇敌忾之心 。意思是说 , 你看一旦发生冤案 , 便会出现各种灾害 , 冤案本身或许不会影响到其他百姓 , 但这些灾害却是会影响到当地每一个人的 , 因此希望发生冤案时 , 大家都能够踊跃的站出来 。
3、冤案难以上达天听 , 大旱能够引起重视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只能证明案件本身存在冤屈 , 只能引起大家对于被害者的同情 , 但却不足上达天听 , 从而让冤案昭雪、让真凶落网、让贪官伏法 , 可是如果冤案能够让当地大旱三年 , 却是能够引起朝廷重视的 。而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中 , 正是由于楚州三年干旱 , 这才引起了窦娥父亲窦天章的注意 , 使其决定停在楚州调查干旱的真正原因 , 进而为窦娥洗清了冤屈 。
在以上三点原因中 , 个人认为第一点或许不太成立 , 以窦娥的性格来说 , 当地百姓即使有罪 , 但却不如贪官、真凶罪有应得 , 因此窦娥倒也不必立此毒誓 , 从而让百姓们跟着自己遭殃 。后两种可能性更大 , 但也仅是本人的一点猜测 , 至于关汉卿本意如何 , 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