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二 )


有一种说法 , 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 , 有一个“阿斗寨” , 当地相传这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 。无风不起浪 , 这个地名和说法足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
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文章图片

一个装傻 , 一个充愣 , 性格不同
待遇不同 , 结局不同 , 除了大环境有了差别 , 还有一点是性格决定命运 。仅此来看 , 刘禅挺好 , 傻人自有傻福 。
话说有一天 , 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 , 席间下令演奏蜀中乐曲 , 以歌舞助兴 , 一帮蜀汉旧臣触景生情 , 有人掩面 , 有人流泪 。只有刘禅看得很投入 , 很安乐 。司马昭就问他:“安乐公是否有点想念蜀国啊?”刘禅想不都想就答道:“此间乐 , 不思蜀也 。”
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文章图片

这就是成语典故“乐不思蜀”的来处 , 但当时故事并没结束 。
蜀国有位旧臣郤正很天真 , 听了感觉这是个机会 , 就趁着上厕所的时间教刘禅——他要再问 , 陛下就装着很沉痛的样子说:“先人坟墓 , 远在蜀地 , 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 , 司马昭就有可能让您回蜀了 , 刘禅牢记在心 。
酒至半酣 , 司马昭果然又问 , 刘禅赶紧把刚学来的那一套说了一遍 。司马昭听完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你怎么知道的?”左右大臣皆哈哈大笑 。
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文章图片

司马昭当时确实有窥探刘禅的意思 , 但他全无机心 , 一盆水清而又浅 , 一眼看到底 , 从此也就再也不怀疑他 。《三国志集解》对此事的评价是:“恐传闻失实 , 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认为不可靠 , 或者是刘禅在装傻 。
而孙皓就有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 先是狂怼了一次权臣贾充 , 又怼过侍中王济 , 就是在司马炎的面前 , 他要觉得不痛快也照怼不误!
有一回 , 司马炎设宴 , 孙皓在座 。席间 , 司马炎半开玩笑地对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孙皓当即就怼过去:“臣于南方 , 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这哪里是一个亡国之君该有的态度?
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文章图片

还有一回 , 司马炎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做《尔汝歌》 , 能作一首吗?”孙皓书法不错 , 也有诗才 , 张嘴就来:
“昔与汝为邻 , 今与汝为臣 。
上汝一杯酒 , 令汝寿万春!”
堂堂的一国之君 , 被属臣称为“汝” , 这可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司马炎自讨没趣 , 好在他是个大脾气 , 并没有发作 。
孙皓|刘禅和孙皓两个投降皇帝,为什么待遇结局都不同?
文章图片

在人屋檐下 , 还要逞一时之能 , 怼天怼地怼空气 , 在这一点上 , 孙皓真不如刘禅聪明 , 他可能觉得很憋气 , 想自寻死路吧 。
一个善终 , 一个“病”死 , 结局不同
“公泰始七年薨(hōng)于洛阳” , 271年 , 明哲保身的刘禅寿终正寝 , 享年六十五岁 , 这岁数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 。他还被追谥为“思公” , 仍然是公爵待遇 , 去世的礼仪规格 , 自然也是按照公爵的档次来进行的 , 可谓备极哀荣 。而且 , 刘禅的那个安乐公国也一直世袭下去 , 直到“永嘉之乱”后才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