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为何会受到乾隆热情的招待呢?【图】

现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之风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凡事只要是外国的就都是好的,只要是跟外国人有关系的就都是高端有面子的,这种风气并不是一两代人造成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但是自清朝以来近代中国的软弱落后,无疑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
马戛尔尼使团为何会受到乾隆热情的招待呢?【图】
文章图片
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在热河朝见觐乾隆帝资料图
“中国是天朝上国,天下中心 。”这样的观念,自打《禹贡》问世以来,被多少代的统治者坚守着 。即使外夷打将进来占了半壁江山,像女真人那样,不仅逼着汉人的朝廷纳贡,而且还要称女真的君主为叔父,这样的观念,也依旧在 。
继承了明朝江山的满人,也继承了明朝的朝贡体系和天下观念,凭借武力和手腕,把朝贡体系扩大了 。西北边的游牧人,也渐次被纳入其中 。虽然说,原来给明朝纳贡的朝鲜和越南,骨子里对原来的狄夷满人并不买账,但该纳贡却依旧纳贡 。因为纳贡,在经济上,是个有大便宜的事儿 。
历朝历代的中国皇帝,也包括那些在中土称帝的胡人,对欺负到头上的外人都很头疼 。但只要这样的欺负不严重了,就都又热衷于怀柔远夷 。隋炀帝下令外来的胡人吃饭可以不付钱的事情,有点过分,但对外来胡人的优惠,一直都存在 。中国的皇帝可以对自己的百姓狠,但对外来的胡人,却是能怀柔就怀柔 。
所谓的天朝上国,天下中心,理论上其实是个文化意义上的“太阳” 。周边的各族人民,包括远恶边鄙地带的远夷,都应该向慕王化,主动接受“太阳”的普照 。因此,那些来进贡的藩属随便带来点什么东西,都会换回去一堆金银财宝 。而且,天朝对于来进贡的藩属,一般不过问其国内的事务,只要你能接受我的册封 。如果你像朝鲜那样,恭敬地接受册封当然好;如果像日本那样,将册封的金印一丢,也随便,没有人会因此而兴师问罪 。
至于这个地球上存在的那些众多的邦国,根本不理会天朝上国的存在,顶多跟我们直接或间接地做过生意 。那么天朝对这些国家也基本视而不见,连它们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无视 。明朝末年,耶稣会的利玛窦来华,带来了由地球仪展开的万国舆图,但中国人见了,也无非就是对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国家感到了一点惊讶,并没有接着联想:为何这些国家都不来上供,接受王化 。中国人,从来都有对自己视力之外的事情存而不论的本事,他们不来,就假装他们不存在 。
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华之前,欧洲的“夷人”其实也来过 。除了来传教、找工作的,葡萄牙和荷兰人的使节也来过 。只是这些使节的面目不清,弄不清他们是东印度公司派来的,还是国王派来的 。他们来华胸无大志,只是想占点小便宜,所以在礼仪上一点都不纠结 。跟暹罗、越南一样,来了进礼部,送的贡品也稀松平常 。见皇帝,让三跪九叩,就三跪九叩 。所以,尽管是远夷来朝,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 。
但是,1793年来的英国人不一样 。首先,他们是带着一个舰队来的,其中狮子号是艘带有64门大炮的巨舰 。其次,这是一个庞大的使团,为首的马戛尔尼勋爵,是曾经做过驻俄大使的高级别职业外交官 。使团不仅有各色专家,还有随行画师 。其三,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礼品,有中国人见过和没见过的各种天文仪器——地球仪和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中国没有的四轮马车,最先进的枪和炮(其中铜质的速射炮,可以每分钟发射20~30发炮弹);有中国人肯定见过的地毯、挂毯,各种产自欧洲的工艺品;当然,还有英国最自豪的巨大战舰的模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