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从流量思维到开放生态:美团向左、饿了么向右( 四 )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超过90%的生鲜电商玩家、近9成的果切商家、大量主流下午茶品牌商都在涌入饿了么平台。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我们知道,2020年,疫情影响下“宅经济”带动了生鲜电商的增长,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崛起,生鲜电商成为资本宠儿。根据艾瑞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生鲜电商规模超4000亿元。
生态|从流量思维到开放生态:美团向左、饿了么向右
文章插图
但拼多多、美团、滴滴等入局社区团购,对生鲜电商玩家形成多维度的竞争与挤压,生鲜电商玩家们由于体量与规模较小,流量成本与获客难题愈加凸显,它们亟待应对市场分散与竞争加剧的问题。
美团、拼多多等发力社区团购虽然也有品牌玩家入驻,但它的核心还是平台自营模式,与生鲜电商玩家形成了高强度的竞争关系,平台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让不少品牌商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正如易观流通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何懿轩所说,当下由于美团大力发展其自营的买菜、生鲜业务,使得饿了么逐渐成为其他第三方生鲜玩家们唯一可供选择的平台。
因为美团这种平台灌流量+集团资源整合自营的路子本身是涉足各种行业与商家争利,在这种模式下,它更倾向于让其自营品牌或者投资的品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不是制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从果切市场来看,饿了么这种开放平台模带来的好处是商家通过平台统一的入口与标准以及统一的配送服务,获得了更好的用户口碑,建立整个市场的信任,也为商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复购。
从果切以及茶饮商家都在入驻饿了么,背后是因为,这种平台模式生命力的根基在于平台上商家的欣欣向荣,只有这些商家活下来并能获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能力,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因此饿了么平台模式的核心也是帮助平台上的商家更好地经营,只有平台商家成功了,平台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因此,我们看到在果切市场,饿了么不遗余地推出了对商家的系列流量扶持、数字化门店支持、配送服务、标准打造等系列新服务,带动了商家的新红利。
而美团流量思维背后是利润最大化思维,核心是靠流量和规模的交易挣钱,因此流量越大越好。它更多是通过竞争圈地自萌而并不是考虑生态的健康发展,从做大自营体量中形成议价权,继而有能力对消费者与上下游产业链双向挤压,获取最大利润。
从饿了么果切市场的平台模式,平台模式无疑考虑的更长远,它通过行业标准的建立到新场景的开拓,平台的业务板块与商家形成有机互补的整体,能够给生态参与者赋能,提升服务质量。
不过这种模式前期要从规则与标准层面打好基础,吸引商家入驻,跑得比较慢,但是待平台健康生态形成,粘性、发展速度、客户与消费者的认可度可能更高。服务质量与平台口碑一旦形成,平台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有可能进一步放大。
美团的自营模式由于它本身的重资产投入,在最大化利润的追逐下,需要压缩各方面的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很难提升,单个公司也很难与整个行业更高的服务标准与质量来竞争。
因此,饿了么在果切市场打开一道口子,有望在本地生活领域带动更多商家参与到饿了么平台模式之中来,这很可能对美团平台上的部分原有的第三方本地生活商家形成分流与抢夺之势。
从未来本地生活的发展趋势来看,饿了么与美团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流量的竞争,而演变成了平台生态系统的竞争,谁的生态系统能更更好的赋能行业商家,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而决定行业格局转向的无疑是背后千万中小商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