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筱静观察》第三季第8期丨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题记: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发展数字经济的手段主要是数字的资产化和资产的数字化(以下简称“两化”)。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两化”不同程度的都碰到了问题:一是数字的资产化,随着政策的明朗和社会认知的提升,大家认同了数据是资产这个概念,但简单搜集静态数据做交易并不成功(比如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直接对数据进行转化碰到监管红线(比如蚂蚁集团、滴滴出行)……具体来看这涉及到数据收集方式问题(静态数据容易造假,且价值低)、数据归属权问题、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二是资产的数据化,对实体资产来说,存在一个数据化→价值化的转化过程。实体资产数据化手段很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孪生都是数据化的手段,但由于投入看不到产值,造成企业积极性不高。而区块链技术是加工整理数据的工具,发展数字经济是不是可以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交易开始反向激励“两化”?这也是区块链技术真正的价值所在。
今天来到《筱静观察》的嘉宾林乐,能链科技创始人兼总裁,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曾任职深交所,推动组织并完成多项资本市场金融创新项目。嘉宾吴玺,苏州朗润达公司的创始人,苏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系主任,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碳达峰碳中和创新示范中心主任。
数据|《筱静观察》第三季第8期丨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文章插图
(左 叶筱静 林乐 吴玺 )
01
区块链如何使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化
嘉宾林乐说,如果说数字1.0时代是人的数字化迁徙,那么数字2.0时代就是整个物理世界数字化迁徙。数字2.0时代是由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三个技术的出现到成熟形成的。物联网降低信息采集的成本,物理世界数据可以映射到数字世界;区块链降低信息信任和流通的成本,让数字世界的数据可以资产化的流通起来;人工智能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可以高效的低成本去对数据信息处理挖掘它的价值,这三者总共同构成了数字2.0产品技术体系。
【 数据|《筱静观察》第三季第8期丨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数据|《筱静观察》第三季第8期丨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
文章插图
(嘉宾 林乐)
苏州朗润达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监控服务而获得数据,是涉及企业能耗等一系列的核心数据,这都可以转化为数字资产(权益归属于企业,数据运营商可以分得其中一份)。转化前提是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要结合起来,工业互联网是数据的源头,区块链可以让这个数据在数据的原来所有方可控的情况下,不泄露隐私的情况下去保证数据是可信的,同时做到确权和授权使用,然后企业就可以把这些数据资产化:
#
一是融资
当企业需要融资,就授权给金融机构看这些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去区块链上通过数据指纹进行比对,确认企业没有造过假,金融机构就可以根据真实可信的数据为企业提供融资了。
#
二是交易
把数据转化为收入。比如企业需要开展碳排放交易,就是将企业节能减排数据通过区块链的确权存证,转化为碳排放指标,让交易各方都上链即可开展。同时可以把碳减排的交易写成智能合约,保障交易可以标准化、透明化高效计算执行交易。
02
数据资产化是
数字经济“两化”的有效激励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两个维度,产业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方式,让产业更高效的发展,结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实现真正数字产业数字化之后的高效发展。而数字产业化更多的是把数字变成一种商品,让它变成一种资产和商品,让它可以交易流通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