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尽头是你们的嘴( 二 )


而到了现在,又有人说,「互联网的尽头是元宇宙」。
腾讯投资原生元宇宙概念股Roblox,移动沙盒平台开发商 MetaApp 完成国内元宇宙赛道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1亿美元C轮融资),Soul自称「元宇宙社交第一股」……尽管很多人还一脸懵,可「元宇宙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的说法早已泛起。
元宇宙太科幻,李安老师那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大概能代言很多人的心声。
03薛定谔的「互联网尽头」,只表明了一点:对「互联网尽头」的预言,或许真的没有尽头。预言嘛,追求的未必就是准确性,也可能是「高人幻觉」。
而预言整个互联网的尽头,远比预言某个互联网企业(除了K12行业)的尽头安全多了。
你若非要跟预言者辩驳,「互联网的尽头不是×××」,那就像女生跟你说「我俩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点」,你却抛出「黎曼几何」一样。
你怎么不去质疑李雪琴「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呢?
「无趣」的帽子,赶紧认领一顶吧。
04只不过,一会一个「尽头」的,容易让人犯迷糊:你这是哪产的GPS导航系统?我把你当指南用,你却给我整懵圈了。
要我看,互联网当然有尽头。
但套用李雪琴的句式:能一眼看到的尽头都不叫尽头,叫前站。
「信息互联网」走到了瓶颈期,这点自然不假。
人口红利吃尽,反垄断风暴已至,「新经济」光环渐消,样样都是利空。
可终点总归得带点「终极形态」的意味。
如果某部热播连续剧啥都没交代就大结局了,那只能是叫烂尾。
说互联网的尽头是电商、社区团购、高利贷或内容,就有那么些「烂尾」的意思。
这些只能说是互联网企业以扩充边界找到「新故事素材」的尝试,属于过渡形态。
很多互联网企业生长的「根系」都是底层技术和核心模式,电商、社区团购、高利贷或内容不过是「枝干」。
常有新枝冒出来。
进一步讲,互联网尽头处连着的,必定是系统性熵增或熵减、进化或退化。
05比起动辄预言「互联网尽头」,把物联网视作互联网的进阶版本,还相对靠谱些。
贾布斯一招生态化反,把乐视快化没了,可「船新版本」的AI+IoT已成很多互联网企业布局的重点。
能造车的造车,不造车的也想法设法「为制造业提供数智化赋能平台」。
以AI+IoT平台或基础设施供给者的角色,助益工业4.0,至少离刘润老师提炼商业四种形态——「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去中心型商业-全连接型商业」里的全连接图景,要更近一步。
但这就是「互联网尽头」吗?
难说。
06说起「互联网尽头」,很难不让人想起「文学已死」的调调。先是说「读者已死」。
后来又说「作者已死」。
「文学已死」作为抽象叙述,当然没问题。
可事实大家也看到了:文学当然没死,只是受众从大众变成分众——这是文学跟时代撞上后必然要经历的情形。
互联网大抵亦如是。
所以,互联网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还不好说。
如果非要说一个,那就是——
某些人的嘴。
毕竟,他们可以锤死或写死互联网。
作者:佘宗明
本文由 @数字力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尽头是你们的嘴】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