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爆吧”:徘徊在糟粕和回忆之间( 二 )
当然这一阶段看起来已经相当成熟的爆吧,实际上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局限性,比如使用场景的有限。由于在当时“爆吧”有着一定的技术门槛,因此影响范围有着很鲜明的小圈子特征,以动漫、游戏为主,很少扩大到除此而外的话题领域,也因此很少扩大到“技术宅之间互相battle”之外的意义,一些爆吧甚至仅仅停留在为了爆吧而爆吧的炫技;
其次正是由于这种使用场景的有限,导致无论贴吧官方还是贴吧用户都很难对“爆吧”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引起有足够的重视——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贴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相对简单”的产品形态,不设置发帖门槛(比如发帖权限限制、注册时间、注册流程)、贴吧建立门槛。
以至于等到爆吧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的时候,这个独特的网络现象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以发生在2007年的6·21事件为例,这也是“爆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爆吧”越来越和网络热点、流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破圈”已经成为爆吧的常态:
2007年6月,由于据传闻李宇春的粉丝们忽然发现李毅吧的毅丝们在恶搞李毅的时候,把李宇春“封为”李毅“排行第四的妃子”,“玉米”们以人身攻击的理由举报了李毅吧,当时已经成为百度第一大吧的李毅吧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大量贴子被删、“内涵精品消失”、吧主被撤。
于是以反抗权威自居的帝吧选择在2007年6月21日,以“爆吧”的形式进行报复,并凭借“帝吧的良好路人缘”取得了著名爆吧组织燃烧十字军团、阿酷军团、蓝猫圣教、小白兔战队的支持,李宇春吧平均不到一秒就多出一篇贴子,仅仅一晚上,贴吧的页码多出了1900多页,里面是将近100000+条毫无意义水贴,导致李宇春贴吧多次被迫关闭,贴吧官方开启审核发帖机制。
甚至在李宇春吧开启了“防爆吧机制”后,认为官方偏袒明星的毅丝们还选择了冲专门用于官方人员处理贴吧反馈问题的“投诉吧”,也一度让官方工作人员“感到害怕”——据知乎上自称百度贴吧前员工的“帅帅”说,这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束手无策,祈祷着这一天快点过去。
文章插图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在另一个爆吧大事件上,李毅吧和李宇春吧达成了一致)
总之这次事件之后,“爆吧”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
首先“爆吧”的技术门槛正在消失,小圈子特征也正在消失。在李毅吧和李宇春吧的共同努力下,人们都了解到了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了“市场需求”,贴吧发贴机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按照知乎用户@帅帅的说法,贴吧发贴机最早用于付费发垃圾广告,621事件后免费的贴吧发贴机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了最常见的“贴吧辅助工具”(不一定用来爆吧,也可以用来帮发帖者“附带个性签名”),从而“全民皆兵”。等到后来东方神起吧被爆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每秒200贴的速度。
文章插图
其次,“爆吧”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过“内容阅读体验”这种纯C端的东西,随着社交网络的市场化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爆吧”干扰“行业”、“产品”端的能力开始越来越强。
在知乎问题“百度贴吧的盈利模式是什么”里,知乎用户@毛朴澄的高赞答案就认为贴吧的商业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流量变现、商业贴吧、用户增值服务——实操层面就是贴吧的信息流广告位、让官方入驻成为官方吧(2013年推出,类似微博的蓝v)从而成为重要的运营渠道等等——而这些商业模式都对用户粘性、产品氛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爆吧”带来的结果就显得很“反商业”。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