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重新杀回中国市场,Forever 21可以起死回生吗?( 二 )


但与此而来的是,在这些更加下沉的市场,Forever 21遇到的竞争压力也许比以往要更大。就以拼多多来举例,相比起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拼多多的供应模式更加极简。比如以往线下零售端要从生产到物流仓储,再经过分销、终端最终才能到消费者手上。而传统的线上供应链要从生产到品牌方,甚至是代运营,再通过物流到消费者手里。
在拼多多的供应模式里,“品牌”的作用反而没有那么突出,甚至可以通过生产直接到物流再到消费者手里。选择拼多多就意味着Forever 21不仅要放弃品牌的光环,更是要加强自身对产品品质的把控,这对以往频繁爆出质量问题的Forever 21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在差不多价格的商品面前,消费者肯定优先考虑品质。
不过随着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二者可以直接对话,对Forever 21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直接聆听消费者真实心声的机会,能不能依靠品质和情感再次征服新的消费者,就要看Forever 21接下来的努力了。
真的可以如此顺利吗?除了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解决自身的问题,Forever 21遇到的外界挑战恐怕更加艰难。
让我们回到Forever 21在2019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那一天,很多用户和媒体都认为,Forever 21的退出也标志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大败退。的确,不仅有Forever 21的退出,包括GAP、HM、ZARA等快时尚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
比如ZARA的母公司Inditex于今年年初决定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个品牌在中国的所有实体门店。Gap去年在中国市场撤出旗下品牌Old Navy,甚至在今年考虑出售中国业务……快时尚的辉煌已经渐渐过去,疫情的到来更是激发了业绩的下滑甚至是关店的热潮。
在“躲过”了疫情闭店潮之后,Forever 21回归中国市场可以看出,他们是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消费市场复苏抱有巨大的信心。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时代,也是众多本土优质品牌的崛起的拐点。特别是在新疆棉事件后,中国消费者对本土服装品牌的喜爱空前高涨,所以在Forever 21宣布回归后,网友不仅对质量问题提出疑问,多数调侃也围绕着“是否使用新疆棉”而展开。
对国内的消费来说,他们喜欢国产品牌也不仅仅是爱国情绪,因为在同样的消费生态中,中国品牌对消费的喜好的把握更加精准,他们跟上流行的趋势也更加快。而这也正是Forever 21曾经的痛点之一“款式老旧”“上新太慢”,这与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自身产品的品质,我们前文说到的选择拼多多这样的平台也是一个改变的方向。反观国内多数新兴小众品牌,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了终端消费者上,供应链端面临较大的挑战。这一点可以看作是Forever 21等大品牌的一大优势。
不过针对平台运营和供应链这一部分,Forever 21似乎也存在着隐患。据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的报道,在拼多多和唯品会上,即使是同样的产品,Forever 21却有截然不同的价格定位和风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运营方不是同一家公司。
目前Forever 21已经在唯品会和拼多多下架了官方旗舰店,虽然不知道是否是上述情况导致的,但很明显,Forever 21非常想找到熟悉中国市场的运营公司,以此来改善他们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无疑给Forever 21埋下了后期平台运营混乱,价格定位不清,平台间互相恶性竞争的隐患。
有意思的是,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回归中国市场的消息后,Forever 21随即删除了这条公告。但据财经网的消息,负责运营Forever 21中国业务的旭声电器(深圳)有限公司表示:“Forever 21回归中国市场的事情属实,但因公告内容需要进一步审批,固暂时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