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

明仁宗的张皇后,姓名不详,出生年月也不详,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媳妇,明成祖朱棣的好儿媳,明仁宗朱高炽的好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的好母亲,明英宗朱祁镇的好奶奶 。
看着这些是不是有些绕?
然而还不止这些,历经几代帝王的张皇后,实际上是明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在朱祁镇登基的幼年时期,她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 。
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
文章图片

张氏画像
大臣们请求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被婉言拒绝 。
她说:“不要破坏祖宗立下的规矩,只需要停止一切不急需的事务,减少开支,加强对年幼皇帝的教育培养,并让前朝老臣处理国事就行了 。”
可见,张太皇太后为人低调谨慎,对大臣十分信任,其实凭她的威望完全可以垂帘听政,把控朝政 。
张太皇太后肯把国家大事放手给朝中重臣们去做,并不是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而是出于信任 。
在她做皇后时,史书上记载“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背后有什么深意呢?
这要从永乐时期说起 。
那时,朱棣经常北巡,还忙着五出漠北、迁都等事,经常不在南京,留守南京监国的重任自然落在太子朱高炽头上 。
朱高炽体形很胖,身体又不好,腿脚还有点残疾,每天忙于政务要比常人更吃不消,我估计朱高炽会经常把政务拿到寝宫找张氏商量,不然张氏怎么成为政事百事通呢?
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
文章图片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形象
朱棣死后,朱高炽即位,然而在位仅九个多月,就突然去世 。
短短九个多月里,能做到“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一定是有太子妃二十年政治经验的耳濡沫染和积累,同时也可以看出张氏与朝臣素有交往,积累了很多人脉 。
朱高炽死后,张氏长子朱瞻基即位,张氏成为张太后 。
虽然明宣宗和明仁宗在位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但背后也有张氏的功劳 。
朱瞻基早年随爷爷朱棣出征历练,对朝中大事并不熟悉,又是一个喜爱游乐的天子,素有“蛐蛐皇帝”的称号 。在他当政期间,军国大事经常要请母亲定夺,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
按理说朱瞻基继位时也近三十岁了,应该能够独当一面,却还要“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可见张氏的执政能力非同一般 。
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
文章图片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形象
张氏与一帮老臣可算得上是老熟人,然而她涉足朝政,奇怪的是大臣们并没有说三道四,这并不是出于畏惧,事实上张氏口碑极佳,更重要的是张氏十分体恤尊重老臣 。
【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再来说朱祁镇即位的正统年间,尽管张氏说不听政,委任以“三杨”为主的内阁,但内阁重臣们很聪明,为了方便执政,还是变相的把国事裁决权交到张氏手上,以求得更大的支持 。
后来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宦官王振,在张氏在世时,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 。张氏曾当着几位重臣的面,要杀了行不法事的王振,后来因为朱祁镇和大臣求情才放过王振,但仍不时的敲打他 。
张氏的观察是敏锐的,很早就预见了朱祁镇身边的大红人王振的危险性,可惜没有早点除掉他 。
朱高炽|明仁宗的张皇后:历经六朝,影响几代帝王,尽管摄政,但声誉很好
文章图片

王振的是是非非很有争议,这里就不多说了,或许他真的是为朱祁镇背锅,但如果没有他怂恿朱祁镇亲征,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