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金|疯狂的珠宝直播背后,靠卖假货收割韭菜,有人一天捞金近2亿
在5G和疫情的双重催化下,电商直播以高速狂奔,席卷一切的发展速度,成为当下最热的风口。
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9610亿,同比增长121.5%。预计2021年该行业还将持续增长,有望达到1.2万亿。
文章插图
但在电商直播火爆的背后,也夹杂着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乱象,尤其是在利润空间巨大的珠宝行业,直播乱象问题尤为严重。
在某珠宝直播间,原价1699元、福利价180元的足金吊坠,看起来比葡萄还大,然而实际收到的商品,却只有0.2g,比葡萄籽还要小。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曾有央视采访人员在某珠宝直播间购买了十几款珠宝,但经过检测竟无一是真品。
最可笑的是,在直播的过程中,主播信誓旦旦拿出的鉴定证书也有可能是假货。曾有媒体报道,一张以假乱真的鉴定证书其实只要5块钱。
但尽管直播电商乱象丛生,消费者的热情却依然高涨。
文章插图
据笔者了解,珠宝直播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有网红主播平均每月可卖出100万珠宝,更有甚者一天能够创造2亿元的珠宝成交额。
在今年4月,某头部网红的珠宝直播专场,销售额甚至达到4.6亿元。由此可见,在疯狂收割消费者的同时,珠宝主播赚得盆满钵满。
文章插图
观看珠宝直播不难发现,“标价2万售价200”之类的话术十分普遍,但这听起来明显不可信。那么,珠宝直播究竟是如何让消费者上当的呢?
以次充好是珠宝主播的惯用套路因为珠宝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属于非标品,故而这其中可注水的空间非常大。
文章插图
再加上大多数消费者都属于“门外汉”,摸不清门道,珠宝主播往往会采用以次充好的方式,将品质一般的珠宝吹得天上有地上无。
例如,将注胶注色注酸的B货翡翠叫卖成“天然A货翡翠”,对翡翠并不了解的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误把鱼目当珍珠。
文章插图
同样,在售卖钻石时以次充好的套路也屡试不爽,再加上通过直播镜头来看,钻石普遍都闪闪发亮,消费者很难分清主播口中的“南非真钻”是真品,还是人工合成钻石。
营造“手快有,手慢无”的氛围除了话术外,在珠宝直播的过程中的氛围也十分重要。
文章插图
在珠宝直播中,主播普遍会营造一种“手快有手慢无”的氛围,吸引消费者冲动下单。
例如,声称将标价几万的珠宝砍到199或299元的价格,亏本为粉丝送福利,但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在距离上架只有十秒左右时大喊倒计时,营造一种紧张刺激的秒杀氛围。
文章插图
在这样的氛围中,消费者难免会产生一种“买到就是赚到”、“不买将错过整个世界”的错觉,故而冲动下单。
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捡漏”心理尽管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在普遍提升,但“贪小便宜”仍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民众心理,而珠宝主播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心理。
文章插图
如前文所说,不少珠宝主播会采用“原价2万现价200”、甚至“标价30万现价199”元的话术,但仅有话术还远远不够。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