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耶—五代十国传( 二 )


后晋天福元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 , 后唐末帝困守洛阳 , 见大势已去 , 于是带着传国玉玺及皇室家眷等登皇宫玄武楼后放火 , 自尽而死 , 后唐历时十三年 , 至此灭亡 。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 , 石敬瑭抵达汴州 , 次年迁都于此 , 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当时后晋得天下不久 , 各地藩镇大都不服 , 府库空虚 , 百姓贫穷 , 而契丹贪得无厌 。石敬瑭卑辞厚礼 , 以事契丹 , 对契丹百依百顺 , 有求必应 , 称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 自称“儿皇帝”这可耻的称呼 。
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耶—五代十国传
文章图片

石敬瑭晚年吏治腐败 , 后晋朝纲混乱 , 民怨四起 。原向后晋称臣的吐谷浑部不愿降服于契丹 , 于是逃到河东 , 归属河东节度使刘知远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 , 契丹因为吐谷浑叛逃之事遣使来责问 , 石敬瑭不敢得罪“父皇帝” , 又对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无法加罪 , 左右为难之下忧郁成疾 , 在六月的时候惊惧而死 。
因为石敬瑭儿子大都早死 , 唯一存活的幼子石重睿还年幼 , 所以宰相冯道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便立石敬瑭年长的侄子石重贵为帝 , 石重贵即后晋出帝 。石重贵即位后 , 向契丹报丧时称孙不称臣 , 给早就想伺机南下的契丹太宗耶律德光提供了借口 , 契丹和后晋由此关系破裂 , 随时可能开战 。
后晋开运元年(天福九年、944年) , 耶律德光借口因石重贵给自己上表称孙不称臣 , 于是率军南下 , 入寇雁门关 。石重贵在群臣请求下亲自率军抵抗契丹进犯 。有赖于广大军民的英勇作战和顽强抵抗 , 契丹先后两次大规模的进犯都被后晋挫败 。
但石重贵本人喜好声色犬马 , 视国事为儿戏 , 醉生梦死 , 为应付战争耗费与满足自己私欲 , 大蝗大旱之年还派出官吏 , 四下盘剥 , 搜刮民间 , 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 群情汹汹 。与契丹决战之际 , 石重贵仍旧出外游猎 , 视军国大事不顾 , 并大建宫室 , 装饰后庭 , 广置器玩 , 国难当头之时 , 百姓仍旧饿毙于道 。石重贵如此不恤民力国力、大肆游乐 , 后晋国运可想而知 。
经过数年拉锯作战 , 后晋国势颓落 , 不堪再战 , 大将杜重威、张彦泽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引兵在前线造反 , 降契丹后带领契丹军队回军汴梁 , 大兵压城 , 包围皇宫 。石重贵途穷之下无计可施 , 欲纵火自杀也被近侍阻挡 , 被张彦泽抓住后和全家迁到开封府衙软禁 。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正月初十 , 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入城 , 进入东京开封府 , 并在崇元殿接受后晋百官朝贺 。然后耶律德光下诏废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 , 负义侯 , 把他迁往极北偏僻之地:渤海国黄龙府 。后晋历时十二年 , 至此灭亡 , 中原地区暂时被契丹占领 。
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耶—五代十国传
文章图片

灭后晋之后 , 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自“大契丹”改为“大辽” , 并改契丹会同十年为辽大同元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