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一、国军五大主力
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有五大王牌主力,分别是:新一军、第五军、新六军、第十八军和整编七十四师 。
那么这“国军五大主力”这个概念,是怎么被提出来的?毕竟,当时蒋介石手握百万雄兵 。而蒋介石虽一直奉行,嫡系和非嫡系的操作,其中黄埔学生最吃香,妥妥嫡系,能叫一声“校长”,那都是荣耀 。
但考虑到蒋介石的身份,他几乎是不可能提出“五大主力”这个概念的,否则会让本就分裂的国军,变得更分裂不堪 。
笔者查了下资历,果然如此,国军五大主力这个概念,是在1946年,咱们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提出的 。也就是说在1946年时,咱们就开始系统且精密的对国军力量进行评估 。找出了蒋介石手中的“五张王牌”,哪怕蒋介石只做不说,搞物资装备倾斜,也没逃出咱的法眼 。
当然,评估要有依据,“物资装备倾斜”只能算一个参数 。还要有其他诸如历史表现等 。下面就先简单说下这五大主力的历史渊源 。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由于杨伯涛“识字”,所以在军队中属于知识分子,故而升迁很快,先是排长后是连长,这若是一般人,估计也就按部就班下去了 。当时许多人也正是如此,当上连长后,就开始找媳妇的找媳妇,寻欢作乐的寻欢作乐 。
但杨伯涛却坚定认为,自己文化程度还是低,开始了“考研”之路,连续两次报考“陆军大学”,都名落孙山 。杨伯涛依旧不气馁,第三次报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
此刻的杨伯涛,已经身处陈诚的第十八军了 。陈诚是蒋介石的红人,十八军是他的眼珠子,自然对培养第十八军嫡系骨干这事不遗余力 。于是陈诚立刻表态:杨伯涛是我陈诚保送入校的——这不是重点,重点在后面——故而,杨伯涛在第十八军中的军饷照发,还额外给“每月八十元的津贴”!
杨伯涛的起飞之路,始于此!倘若拥有“虎妈”,是给杨伯涛打下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杨伯涛最终的脱颖而出,则得益于他求知和奋进之心 。这在当时国军队伍中,属于极少数 。且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妥妥地充满一股正能量 。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1937年抗战爆发,杨伯涛暂时中断学业,重披戎装,随第十八军,参加了淞沪战役血战疆场 。奈何兵败,撤退到了皖南绩溪休整 。这时参谋长来了,通知杨伯涛:你还没有毕业,现在立刻离队,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
这是谁的命令?不得而知!但笔者却认为背后有陈诚的影子 。毕竟前文说了,杨伯涛已经被视为后备骨干培养了,以陈诚对第十八军的感情来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也大概就是此刻,杨伯涛身上已经隐隐有了“未来十八军军长”的影子了——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事后推理 。
就这样随着杨伯涛毕业,他重归军中,此刻黄维是十八军的军长,杨伯涛则出任了十八军第十一师的参谋主任 。由此,拉开了他跟黄维的配合 。同时,也正是由于黄维没有听从杨伯涛的建议,最终导致兵败 。
1948年,杨伯涛终于从一位学生娃成长为了第十八军的军长 。只可惜,却一头撞上了咱的粟裕大将!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三、内部矛盾重重
据《粟裕战争回忆录》记载,在淮海战役中:第五军邱清泉,一直是华野寻歼的对象 。五军战斗力比74师稍差,与18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 。邱清泉好打滑头仗,跟友邻关系不好,这次解决他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 。
从粟裕这段回忆录中,完全可以清楚看到,蒋介石内部是矛盾重重,各部之间的内讧非常严重 。比如下面这个战例:邱行湘是如何被陈赓干掉的,杨伯涛也是当事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