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二 )


据《杨伯涛回忆录》载 。在邱行湘被围困后,蒋介石严令胡琏救援,当时杨伯涛受胡琏指挥 。胡琏率领7个步兵团,向邱行湘部靠拢 。
到达了嵩山下的登封县后,胡琏发现在连亘山地带的山腹中,有一条通往洛阳的唯一高踞的隘路,却被解放军给占据了西面的高地,一下子就就封锁住了隘路 。胡琏立刻下令,让杨伯涛务必打通,攻克西面高地 。
于是杨伯涛率部进攻,果然很快拿下 。但就在这时,杨伯涛出现了个神奇的操作,竟然和胡琏一起,“忙里偷闲,游览了这里的名胜古迹,五岳之一的嵩山庙和少林寺” 。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等他和胡琏两人玩够了,率领部队到达“龙门以东的伊河沿岸”时,“忽然大雨滂沱,伊河水陡涨,不能徒涉”,于是连忙让工兵架桥,可惜河水湍急,架桥太困难!于是胡琏和杨伯涛,就只能“望河兴叹 。这里离洛阳只30多里,耳闻洛阳方向传来的激烈枪炮声,不禁焦急如焚 。”
于是两天后,桥终于驾成,但“洛阳方面已只闻稀疏的枪声,电讯中断 。部队以密集队形通过浮桥向洛阳急进,到达后已是一座空城 。陈赓兵团攻破了邱行湘核心阵地,邱被生俘,全师被歼 。陈赓司令员无意占领洛阳,争一城得失,而是在歼敌一个师的辉煌胜利后,满载胜利晶、弃城向伏牛山转移 。”
虽杨伯涛在字里行间,充满了为救邱行湘,而“焦急如焚”的字眼,但他这个“游览了这里的名胜古迹”,又当何解?正是由于他和胡琏的这波神奇操作,导致了被河水阻断,耽误了两天时间,只能眼睁睁看着邱行湘被歼灭 。
这叫“焦急如焚”?分明就是在自保而已!这其实也是为何后来,在功德林内黄维等一批被俘的国军军官,嚷嚷着“拉开架势再打一次”的一个原因,表示各种不服 。但这又能怪谁?最浅显的反思,就是只能怪国军内部的各种内讧吧,自己都不争气,有啥不服的?
况且黄维,也是最没资格说这句话的人,因为他和第十八军的覆灭,完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四、投河自尽嫌水冷,却被俘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那是黄维兵团被包围之前,他就得到情报,在右侧经常有解放军在活动 。此刻,杨伯涛立刻意识到问题大发了,找到黄维表示:如今按蒋介石的原计划行军,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包围 。所以不如“趁共军尚未合围,星夜向铁路线急行军,这样既能取得补给,还可与李延年兵团汇合 。”
倘若当时黄维立刻行动,估计就真逃脱了 。哪料黄维虽同意了杨伯涛的建议,却发现自己的一位作战处长,在乘吉普车传达转移命令时给失联了 。黄维是出了名的倔强,当即表示:不找到这位作战处长,我就不行动 。
黄维是最高指挥官,他这一下命令可好,人们就开始找啊找啊,一天多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作战处长依旧踪迹皆无 。
同时,咱的粟裕大将却识破了黄维的新计划,利用这一天多的时间,立刻调整部署,把黄维逃脱的路线全部封死 。当黄维再下达突围命令为时已晚了 。面对这种绝境,所有国军人员都意识到末路来临 。
国军|国军王牌军军长,被粟裕打败后跳河自尽,嫌水冷爬上岸,结果被俘
文章图片

黄维和胡琏都双双表示,坚决执行蒋介石的训导:不成功便成仁,所以准备了大量安眠药 。
杨伯涛则认为:军人吃药?这叫啥军人!一把手枪,一粒子弹,这才是军人的归宿 。也就是说,他准备最后开枪自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