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度无人驾驶,是否过度营销?( 二 )


具体可见下图:
百度|百度无人驾驶,是否过度营销?
文章插图
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日前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报告指出,今年SAE级别中,超半数为L0级,其余为L1与L2级,L3与L4级市场仍处于空白状态。
由此来看,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汽车,实际上仍然停留在L2以及L3水平。
IHS Markit预测,搭载L2+和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在2025年将达到50%以上、2030年达到70%以上,到那时L4级别销量预计达到20%。
也就是说,如果真如百度所言,其自动驾驶水平已经远远领先行业。
百度自称,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累计接待乘客超过40万人次,测试里程超过1400万公里。
今年7月,在百度举办的AI开放日活动上,百度自动驾驶产品运营部总监徐宝强对媒体介绍,百度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在城市道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9.99%,综合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
但是,根据上海临港公布的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数据,2020年百度上传在当地的测试数据约19.6万条,在总计约383公里的测试中,百度平均每百公里需人工干预14次,显示出技术成熟度仍需提升。
市值榜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在百度的阳泉中心附近,被路上行驶的百度无人车吓了一跳,“转弯不打灯、不减速、不看行人”,以至于他在朋友圈爆粗口。
还有一位在去年底参加百度无人车体验的朋友告诉市值榜,百度开放体验的车辆都配备安全员,且路段主要集中在人流量、车流量较少的远地铁等区域,所选路段较为简单,此种情况下,车辆的确能自主完成变速、变道、自动泊车等基础运行。
此外,百度Robotaxi提供的无人车服务,实际上也不同于滴滴等网约车,其实是一种有限制的叫车服务,用户需要走到指定站点才能叫车,且对于驾驶路线也有一定的设计限制。
这背后表现出来的其实是,自动驾驶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成熟,路况、天气环境、交通设施等等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具体的行程状况。
总结起来就是,技术是可以标准化的,也可以在数据不断丰富的前提下进行优化,但具体到交通环境中的人、路、天气等,却无法被标准化。
上海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此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就表示,L5级别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下,在不远的将来有希望实现,但无条件L5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是,当前全球L4级别自动驾驶的领先者Waymo,经过了十多年,其提供叫车服务的车辆也只有600辆左右,去年10月其开始尝试撤掉安全员,但至今仍局限在美国凤凰城郊区的固定区域。
所以,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不论是百度还是业界,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03百度在急什么?百度世界大会是百度的传统项目,自2006年,也就是美股上市的第二年开始,除了2019年以外,每年举办,一来可以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平台,二来可以秀秀肌肉。
每年大会的时间不固定,今年大会举办的背景,有两点:一是刚刚发布财报,二是股价持续下跌。
在大会前六天,百度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线营销作为百度的业务支柱,二季度贡献了60%以上的收入。
以广告为主的收入结构不利于估值,百度也一直在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只是其他业务目前难当大任,我们此前在《这一次,李彦宏能带领百度突围吗》一文中详细分析过。
百度|百度无人驾驶,是否过度营销?
文章插图
最后,全村的希望落在了自动驾驶上。
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百度选择的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两手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