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度无人驾驶,是否过度营销?( 三 )
脚踏实地上,百度给出了三大变现方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共享无人车,三是自己造车。
其中短期能够看到成效的是第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百度是有所让步的,将本来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降级成成本更低的L2+级别,以图快速见到收益,预计未来3-5年内预计前装量产搭载量达到100万台。
但如果说成长为第二曲线,恐怕还需要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L4级别的车量产且大规模销售的不确定性就更高了。
大会的另一个背景是,百度股价持续下跌。
实实在在的短期业绩上,百度很难做出文章,所以把星空描绘得灿烂一点,或许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毕竟这条路得到过验证。
去年11月开始,基于广告业务持续复苏和造车预期及消息落地带来的自动驾驶业务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叠加华尔街最危险的女人木头姐的加仓和卖力吆喝,百度的股价有一波漂亮的行情,三个月内的最高涨幅超过150%,盘中市值一度超过了12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而随着股价下跌,木头姐的ARK神州基金也不断减持,股价减持和颇具影响力机构的减持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百度的股价一路跌跌撞撞,已经腰斩,市值也只剩下不到480亿美元。
再加上,百度今年回港二次上市后,股价如瀑布飞流直下,百度急需讲一个承载希望的动听故事。
04结语每一轮技术进步背后,都会面临阻力,甚至牺牲。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解体,导致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因为这次灾难,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近3年。
正是由于对生命和技术的敬畏,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航空工业开始飞速发展。
此次蔚来车主罹难,如当年美国挑战者号事件一样,在技术进步所面临的不可控面前,甚至发生反噬生命时,掌握着商业世界话语权的企业、创始人们,理应承担起规避风险的责任。
在自动驾驶这波舆论面前,百度显然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终极的自动驾驶像极了一个魔方,身处蓝海市场中的每家企业,都知道这个魔方最后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出于竞争、出于市场占位,他们中的一部分,仅仅是还原并展示了其中的一面或者两面,却向外界大肆呼喊,他们很快就能拼出一个整整齐齐的魔方。
而拼出整个魔方,比拼出一面甚至两面,是一件更难的事。
【 百度|百度无人驾驶,是否过度营销?】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搜索引擎|百度起诉人工刷量平台我爱网干扰搜索引擎算法,获赔200万元
- 向海龙|百度前搜索总裁加入传音,担任移动互联总裁
- 向海龙|百度前搜索总裁向海龙加入传音
- 百度竟然出了一款良心产品?
- 百度知道|如何利用百度赚钱?分享十个普通人可以利用百度赚钱的方法
- 货架|无人零售卷土重来?
- 百度|“跳转APP查看完整内容”谁在给用户使绊子?
- 配送|中通无人配送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哪个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