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资本热钱从互联网涌入新消费赛道的底层逻辑( 三 )


因此,如果说互联网产品用户一旦形成用户习惯,则忠诚度极高,迁移成本极高,行业第一名几乎没有被第二或者第三名彻底打败或者颠覆的先例;但线下消费,用户则会尝新追新,从一个品牌跳到另一个品牌,几乎没有迁移成本。
这也是为何资本涌入新消费赛道的原因——即一个新成立的消费品牌,在线下赛道,几乎不会面临原有巨头型玩家的品牌阻力与平台型的流量入口效应。
这使得一个全新的消费品牌,都可以轻松的抢占传统巨头品牌的市场蛋糕,而所有的消费用户都有可能是自己的品牌用户。
这是在如今互联网巨头强者愈强效应下,焦虑与压力一直伴随的互联网创业者所无法体会的。
此外,新消费赛道与互联网赛道有着共性的特点是营销玩法的网感强,能引发从众运动。
根据《乌合之众》一书的观点是群体有着自动放大非理性冲动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新式茶饮雇人排队的景象,就是源于消费品牌可以轻松制造一场场消费狂欢运动,这导致消费品往往会周期性的出现现象级爆款。
当然,新消费赛道在今天的火爆也源于制造业供应链环节已经非常成熟了,且进化的更加优质与弹性,为国货品牌提供了更加差异化与个性化产品的基础能力,新兴品牌通过内容平台种草与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引流,就有机会成就一个网红品牌。
在这种条件下,许多新消费品牌都能找代工厂代工,快速适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科丝美诗、莹特丽和上海臻臣就是完美日记合作的三家主要代工厂,其同时服务于雅诗兰黛、宝洁等国际大牌,通过大牌同厂供应链,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这本质上是将传统消费生意由重模式变为了轻模式。
消费品牌创业,创业者还要思考什么?从这个意义来看,随着内容传播渠道的变迁,供应链的升级,消费人群的迭代,国产消费品牌还存在巨大的机会。
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做好一个品牌,选择哪品类,考虑的因素也有多方面,包括如何与赛道的竞品竞争、用户细分、产品差异化模式、增长潜力,投入产出比等多方面。
对于新消费赛道而言,相比互联网领域创业,更应该关注单店模型的成型与盈利以及是否具备规模化复制与标准化生产的潜力。
因为经历了互联网亏损换增长的长跑之后,资本对于快进快出盈利的渴望要更强烈了,单店做到盈利的模式可能对资本更具吸引力。
此外,供应链能力与研发能力是关键。
发展到今天,中国工业积累的供应链已经颇为成熟,我们能看到许多新消费品牌往往从线上起家,初期依赖代工也能交付出不错的产品,背后是基于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流量打法成为共识的前提下,竞争力与壁垒的来源往往在于供应链与研发投入。
此外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是考虑品牌的内容潜质与长期主义。
我们知道,由于不同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带来的平台流量溢价,线下消费品牌的打造更多需要通过从品牌溢价的潜力中获取增长与利润潜质,进一步提升品牌在产业链上游的议价能力以及品牌忠诚度。
我们会发现,新消费品牌的打造与过往不同的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品质、设计与颜值包装、情感赋予等综合能力,需要从底层逻辑思考它到底给消费者提供了哪些价值,需要学会把握人性,对目标人群的需求点的深层挖掘,从人性的角度去迭代产品。
而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它给要打造品牌的生命力,更需要通过内容去加持产品,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打造品牌标签与调性,继而进行圈层的扩散,利用内容去放大圈层社交的属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