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为什么曹髦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而是选择亲率几百侍卫攻打他?

说来讽刺,就算是曹髦最后带着几百侍卫拼死一搏,都是注定没有结果的“送死”,而曹髦也因此被称为“曹家人最后的血性” 。
司马家旺曹,但也克曹,在魏晋之际,这很明显 。
曹髦|为什么曹髦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而是选择亲率几百侍卫攻打他?
文章图片

可惜被曹髦的时间不多,甘露三年,司马昭步步紧逼,他看出了曹髦的表里不一,于是他走上了曹操的老路,他逼着曹髦给他设立封国,并且加九锡,这个时候,司马昭的地位很高了,明眼人都知道,司马昭就是当年之王莽、曹操之流 。
不过这一次司马昭却很聪明,他首先拒绝了,决定暂时不那么彻底架空曹髦,他要做的,就是趁曹髦还年轻,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然后他再一并解决之 。
即便是多番面见,曹髦也没有对司马昭下手的机会,这是他的无奈,身边几乎无人可用,都被司马昭的势力过滤成了筛子,这整一个曹魏就是大家陪曹家人继续敷衍下去的游戏,曹髦内心很绝望 。
两年后,也就是甘露五年,曹髦觉得再不靠自己这些年积累起来的力量拼的一击,那么曹家真的就没有希望了 。
司马家不动如山,权势滔天,连皇帝都不可撼动,但曹髦不信邪,他要废掉司马昭,于是给司马昭第二次“加九锡”而后又被拒绝之际,曹髦表示,既然你不想当,那么下次就不给你了 。
此举让司马昭一阵愕然,因为拒绝三次才接受,这是自古以来的“礼”,譬如曹丕,就是在献帝三次禅让后才登基,改朝换代,这已经成为了常规,司马昭本来也想走这条路线,但谁知道,曹髦忍不住摊牌了,即便有心理准备,司马昭都没想到曹髦会如此极端 。
曹髦|为什么曹髦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而是选择亲率几百侍卫攻打他?
文章图片

不久之后,曹髦还阻止了他的心腹们要架空司马昭,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正是反映了当时司马昭的嚣张,司马家的可怕,虽然明面上是曹魏,但整个大魏国说是姓司马,也没有人不信了 。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曹髦的内心已经无法再隐忍了,一切的隐忍,都是建立在旗鼓相当或者是还有希望追平的基础上的 。
但是曹髦太年轻了,曹芳这一个断代,令曹魏的忠臣几乎被司马家收割,不得不承认,曹髦一个亲王庶子,无力回天了 。
阳谋不行、阴谋也不行,曹髦放弃了一切智斗的机会,干脆做出了最终的无奈选择,正面和司马昭对决,这个正面对决就是,曹髦领着自己的几百心腹和亲军,一同把司马昭的人头拿下,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 。
所以最终的局面,才回到了前面所说的,曹髦百般尝试无果,最后还是带着信得过的几百军士强攻司马昭 。
但即便是如此,曹髦都失败了,曹髦或许是被出卖了,或许是实力根本不够,司马昭他没杀着,反而被司马昭找来的替死鬼成济杀死了 。
对于曹髦而言,这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曹家的翻盘太难了,他不行,也不是他这个年龄和底蕴能做到的事情 。曹髦死后,司马昭更加肆无忌惮,虽然他没有称帝,但司马家两代三人完成了最终的过渡 。
曹髦|为什么曹髦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而是选择亲率几百侍卫攻打他?
文章图片

于是晋朝取代了魏,以多年前同样的方式,把这个看似璀璨又暗淡的大地,推向了下一个时代 。
【曹髦|为什么曹髦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而是选择亲率几百侍卫攻打他?】那个无奈死去的曹髦,也被称为曹家人最后的血性,宁死勿屈,这是他身为少年天子的最好写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