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当说到科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四 )


量子计算:更快的云计算,这里的“快”可以从量变到质变,与AI的加速落地联结紧密;
边缘计算:把一部分计算能力前置到终端,更高效的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更紧密。
继续延伸。
3D打印:更偏重于硬件科技,但大数据的发展与5G将极大促进这一赛道的成熟。
这种柔性生产很有可能对工业,尤其是小商品轻工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再发挥一点想象力,甚至有可能直接重构电商,尤其是物流的生态,比如当场下单,当场3D打印取货。
数据湖:大数据的优化模式。
数据与食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面粉吃了就没了,但数据可以一用再用。
数据湖可以理解为公共火种源,同时根据类别分类,便于各大厂商的调用。
区块链:大数据的另一种优化模式。
数据湖的问题在于信息安全问题无法规避。
但区块链的分布式储存方式解决了这一痛点,一处账本丢了还有其他账本可以交叉印证。
在发展趋势上,以区块链的模式建立数据湖是一种很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当说到科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章插图
但目前,大数据的主要产出地还是在智能手机终端上。
其中所产出的大数据,依然被相关垂类中的互联网巨头分别掌控着。
元宇宙: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模糊化。
这一概念更多是文化上的。其概念有八大特征,但我认为说得太多反而模糊了这一概念的重点。
事实上,沉浸感是唯一门槛。
目前来看,VR技术,脑机接口,生物识别主导的多屏世界,这三大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将很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真正起点。
05理清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对应。
比如芯片概念。
眼下芯片还更多只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智能手表等极少物品上。
如果我们认为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将迎来极大爆发,那么杯子,剃须刀,床,马桶,冰箱等一切常见品都将内置芯片,那么这个市场空间无疑是海量的。
相关企业:华为,中芯国际,歌尔股份,寒武纪等。
眼下,自动驾驶是大热门,但跟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紧密混在了一起。
从人工智能赛道来看,长尾场景是钳制该赛道能否腾飞的根本问题。
为什么有段子称AI是“人工智障”?
因为即便AI的决策正确率在95%,但5%的错误也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5%带来的危害可承受性,就是AI能否商业化的关键因素。
人工智能|当说到科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章插图
个性化内容推荐为什么发展的好?
因为即便推荐错了,也不会有太差的体验。
智能导航相对弱一点,导航错了,骂两句,但为了那95%的正确率,还是可以忍下来。
但自动驾驶却0.001%的错误率都忍不了,稍有失误,就是人命关天。
因此在相关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AI和新能源这两个概念,在落地时间的预期上,这二者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相关企业:百度、蔚来、理想、小鹏、华为、特斯拉、小米。
多屏时代。
如果我们认为随着物联网的演进,桌子,墙体,冰箱,厕所,厨房,街头,车内,地铁中等各个场景将出现大面积的智能触摸屏可以进行交互,那么显示屏的企业将迎来恐怖的爆发。
相关企业:三星,京东方A,TCL。
传统互联网概念股。
在本文视角下,场景是他们的护城河,相关场景中所产生的数据将成为他们的最大壁垒。
但随着相关政策如隐私保护、企业间数据合理共享、数据采集付费等措施的推进,其护城河也将被逐渐消弭。
在我个人看来,按商业化程度从近到远,值得关注的领域包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