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腾讯吃不下喜马拉雅( 三 )
但正如大众此后所知,在开讲3年半后,罗辑思维推出了专门的知识付费产品“得到”APP,樊登读书APP也已于2015年上线。可以说,依靠庞大自有流量,这些产品都做起了知识付费的生意,且定位明确,和喜马拉雅产生了直接竞争。
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留给音频平台创新、推自制节目的空间也在逐渐变小。
就整个音频行业来看,知识付费在经历了2016年开始的热浪后,大潮已在2017年下半年近乎全然退去。果壳的分答、在行,知乎的值乎、知乎Live,豆瓣的豆瓣时间,时下都已沉寂,曾大力推《矮大紧指北》《局座讲风云人物》等文化类付费产品的蜻蜓FM,也不再将这一概念重点提及。
被视为拥有知识付费极佳土壤的知乎,商业模式转向了会员制。有趣的是,在知乎象征内容付费价值的盐选榜单中,故事榜的热度远超技能榜、Live榜。在故事榜,言情、霸总小说有过万会员评价是常事,一些讲授职场技巧的内容能有过千评价就算不错。
【 ipo|腾讯吃不下喜马拉雅】再结合喜马拉雅上网文有声书堪称霸榜VIP榜单的现象,是否说明,所谓知识付费,经几年发展,最后能做得最长久最受欢迎的类目,其实是网文小说?
余建军对此有过思考。在2018年将知识付费产品定义扩展到知识加娱乐内容时他曾表示,人的本性肯定还是喜欢娱乐类内容。
不刷抖音快手的时候,年轻用户更热衷于为爽文付费,这应该是个基本无差的推断。但知乎会员界面前不久的一条滑动广告,则正说明,网文的确已成为VIP内容中,发展快速且势头良好的一项业务。这个广告是,首发于知乎的某虐文女配故事,将要被于正改编成电视剧了。
除了知识付费,2020年一度十分火的播客,也曾短暂成为在线音频平台吸引用户的新手段。但事实证明,火爆依旧只是暂时的,时至今日,这一类目也并未成为各平台内容主力。
从知识付费风口渐逝的2017年始,喜马拉雅转向了多维度尝试,物联网(IoT)、在线教育等都是重要方向。而在这些尝试中,搭平台的能力被排到了后面,是否能深刻理解参与行业,会不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腾讯字节阴影下喜马拉雅新的定位渐渐换成了“耳朵经济”。余建军2020年10月曾表示,用户的眼睛已经被利用过度了,但耳朵是空着的,没人照顾它。
从“声音淘宝”转向当下更为流行的“耳朵经济”,也可理解为,喜马拉雅正在从更强调电商平台的思维,转向了更强调消费场景的思维。
和定位更迭相一致的是,喜马拉雅的战略也在持续发生转向,其中物联网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继2017年6月喜马拉雅首次推出AI音箱后,在2020年,它又相继推出同品牌的AI图书馆和耳机硬件。前文所引招股书中已提到,其2.5亿月活用户中,IoT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1.46亿,占比达58.4%。
5G和物联网是喜马拉雅寻求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试验场。
在余建军的构想里,5G时代,音频将会获得更为丰富的消费场景,这其中包括,用户在车内收听节目,回到家中用耳机继续收听,洗衣做饭时智能家居可派上用场。
这更多是在围绕消费载体讲故事。
在内容供应层面,儿童内容正在成为超越知识付费、播客等概念的新热点。你能想象在喜马拉雅,排在郭德纲相声之后,热度值排第二的内容是什么吗?是一个自称“米小圈”的小学生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一系列故事。同样,它改编自畅销儿童小说。有一条高赞评论称,儿子每晚必须听了这个才能睡着,该评论获点赞超3k。
和一些在线教育平台、音频平台的做法类似,儿童亲子内容是喜马拉雅当下抓紧扩张的地带,以至于,2018年10月,喜马拉雅上线了孵化已久的儿童版APP,而从2019年9月开始,还成立了约200人的教育事业群,推出了牛津英语学习产品。据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的表述,之前集团规划的第一增长曲线是内容付费,现在教育板块要成第二增长曲线。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超级会员|腾讯QQ音乐内测版上线超级会员!年卡348元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ipo|叮咚买菜被曝大裁员!回应称消息不实,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