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社区团购的最后一役( 四 )


社区团购模式的不足,恰恰也在于它这几个优点上。虽然预售+自提能够提高效率,避免商品浪费,但自提本身有缺点。次日达听起来很快,但如果当天急需,就只好还是跑一趟超市。
一位使用过多款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服务的95后女孩告诉深燃,和家里人一起生活的时候会经常使用多多买菜这种自提服务,而自己生活就还是会选择送货上门。“自提里卖的商品份量太大,独居人士吃不完,而且一个人本来就拿不动太多东西,自提和去超市没有区别,多买点东西就提不动了,所以索性送货到家。”
经历了自主创业,到转型网格仓,再到关停网格仓,王升经历了社区团购的兴衰。他说,理想化的社区团购市场应该是每个环节都成熟有序,粘性和活跃度都很高的。“本应该一级一级互助,但现在是一级一级压榨。”
王升告诉深燃,自己和网格仓的兄弟们在静静等着关仓的那一天,然后再重新回去做地方团。虽然政策打击了疯狂的资本,市场教育也已经完成,但回到以前不容易。
“资本把市场搅乱了。以前我们可能还会追求好的品质,但现在就是一味地追求低价了。很多品牌方和生产商会专门设计一些针对社区团购的产品,比如说本来是500克的改成300克的,本来包装成本是1块的变成5毛的,本来用料是生牛乳,悄悄改成奶粉。”王升说。
团长的履约率参差不齐,一直以来都是隐疾。王升表示,在给巨头打工的这段时间里,发现很多社会成本上的浪费。“比如说一个团点,一天就卖了一袋盐,可能就几毛钱,但是我们也得开着货车跑20里送盐。”他还说,“以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还会组织团长团建聚会,做些活动,但给巨头干活的时候就不想做了,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意。”
社区团购走到今天,战火渐熄,说明格局已定吗?
崔丽丽向深燃分析,从全国的覆盖来讲,很难说有哪一家平台是在全国有绝对优势的,未来的局势很可能是多个平台“诸侯割据”,而不是“一统天下”。每家社区团购平台的先发地、在当地供应链的构建能力、对于当地客群需求的理解以及对当地团长的管理等等因素都会让其形成差异化特点。
至于倒下的创业公司,崔丽丽表示,互联网公司采用了流量打法,从规模上完胜。中小企业无法从流量的角度和互联网公司竞争,更没有办法和互联网公司在一个水平上抗衡。
创业公司开路,互联网巨头乱战;创业公司离场,互联网巨头瓜分市场。热闹的社区团购行业,就这样走到了最后一役。地方团、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在分出胜负的同时,也该把“买菜自由”还给普通人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