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

文|红辰 , 优质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当然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东吴还没有收复 , 拿刘禅给东吴做榜样 。
陈留王---曹奂
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三日 , 年仅二十岁的曹奂将皇位禅让给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 。就像当初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一样 。
要是还将曹奂的爵位和刘协等同 , 不免有萧规曹随的嫌疑;当年曹丕不是封了刘协为山阳公么 , 司马炎那就封曹奂为陈留王 , 以彰显他的宽豁大度 。
曹奂(244年-302年) , 本名曹璜 , 字景明 ,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 魏武帝曹操之孙 , 燕王曹宇之子 , 曹魏末代皇帝(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 。
说起来刘协和曹奂的遭遇惊人的相似 , 他们从当上皇帝那天开始起 , 就已沦为了傀儡 。等把皇帝的位置再禅让出去 , 无论是山阳公还是陈留王 , 都是无权无势的富贵闲人罢了 。
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归命侯---孙皓
孙皓是孙权废太子孙和之子 。孙权非常喜爱这个孙子 , 为他起名叫“彭祖”(彭祖是道教中的神仙 , 传说其活了800岁) 。
孙皓23岁登基 , 史书记载孙皓初立时 , 励精图治 , 治国有成 , 人民认为其是难得的明君 。但是一段时间后孙皓便显露出 , 粗暴骄横、暴虐治国 , 又好酒色 , 人民对此感到失望 。
我想 , 这人民一定不是指普通的老百姓 , 而是那些或身居高位、或富可敌国的人民 。因为在封建时代 , 普通百姓的意志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不自知 。
【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一个人前后变化如此之大 , 和后来明朝的万历皇帝如出一辙 。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了 , 孙皓侵犯了权贵阶层的利益 , 毕竟笔杆子在人家的手里 。
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三国志》有这么一段记载 , 孙皓每次宴请大臣 , 这些受邀的大臣必须喝醉 , 孙皓还设置了十个黄门郎关注这些大臣喝醉后的神态言辞 , 有不恭敬的眼神 , 失误的言语 , 立即报告给孙皓 。
大的过失立即施加严刑 , 小的过失即被记为罪过 。我想这应该是“酒后吐真言”的最早应用吧?一个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君主也只能用这样的手段去对抗一群老狐狸了吧?
说了这么多引出一个意思 , 孙皓在吴国大臣们的心中没有威望 , 在“人民”的眼中是个昏聩、暴虐的君主 。那么在孙皓投降以后 , 晋武帝司马炎自然不必给他过高的待遇 。
“太康元年(280)五月二十五日 , 封孙皓为归命侯 , 孙皓太子拜为中郎 , 其他诸子为郎中 , 原来吴国有威望的旧臣 , 量才录用 。孙氏大将有战死者 , 将其家属迁移到寿阳 , 将吏渡江者 , 免除十年徭役 , 百姓及百工免除二十年 。”——《晋书》
三国|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什么讲究?
文章图片

红辰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