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有人说三国是一个属于背叛者的年代 。因为在这个年代中“背叛者”频频出现,哪怕是被后人称之为忠义的张辽、张郃也都不是从一而终的人 。
也有人说,三国是一个“忠义”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里,忠义人士比比皆是,从臧洪到沮授,从高顺到庞德,都是“以死而诠释忠义”的义士 。
【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文章图片

张、高同吕布的关系有何不同
张辽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其实从来不是隶属关系,吕布从来不是张辽的主公 。张辽最早的上司是丁原,准确地说丁原才是张辽的第一任主公 。
只不过后来的历史轨迹让张辽先后成为何进、董卓、吕布等人的下属,或者与他们建立起来合作的关系 。
后来的张辽虽然与吕布从关系上有一种隶属关系,可实际上张辽的官职都是汉天子直接所封,而张辽的部队在吕布集团中也是独立的 。
换句话说,吕布无恩于张辽,而张辽的发迹也与吕布毫无关系,二人之间更多的只是一种协作关系 。而张辽之所以依附吕布,也不过就是在实力范围上有重叠,再加上张辽也是出身西凉 。
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所以让部分人觉得吕布是张辽的主公,而这只是人们的一个误会 。
但高顺与张辽不同,高顺从发迹起就是追随吕布的 。于高顺而言,吕布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与吕布而言,高顺也是他最信任的手下: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 。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 。
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吕布在最危机的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顺,而高顺对吕布也是忠心耿耿,不管吕布是否愿意,高顺都尽职尽责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
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文章图片

“劝降”之事是否存在
看《三国演义》我们知道张辽之所以最后投降曹操,除了因为曹操爱才之外,还和刘备、关羽这两个“劝降”的“润滑剂”分不开关系 。
可历史上,张辽虽然也是在吕布败亡后开始追随曹操,但是否有人劝降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张辽并非是在吕布刚一败亡就投奔曹操的,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投奔曹操的:
前尚书令陈纪、纪子群在布军中,操皆礼而用之 。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 。
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辽在吕布败亡的时候不在下邳,他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率众降了曹操 。
在这段期间,曹营是否有人去找到张辽,劝说张辽投降曹操历史上没有记载 。到底是有人劝说张辽,才引来张辽投降,还是张辽自己在权衡利弊后主动投降的曹操,我们不得而知 。
张辽|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呢?
文章图片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张辽绝非吕布一经败亡就投降了曹操 。当然,这也不是说张辽对吕布有所谓的忠诚,而是张辽本人就是一方统帅,他势必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 。
至于说到高顺,历史上对高顺之死记载很简单:
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
是否有人劝降没有记载,曹操是否想把高顺收于麾下也不知道,能够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高顺是和吕布、陈宫一同被处死的 。
高顺与曹营并无血海深仇,而以曹操爱才的性格和他对待陈宫的态度,曹操应该是对高顺抛出过橄榄枝的,但很有可能被高顺拒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