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文章图片

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各地错综复杂的人口数据、耕地土质、农作物产量情况,极为复杂 。我们以各地的农作物为例,由于气候和地质结构不同,各地的农作物五花八门,例如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等等,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 。至于各地的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水浇地、丘陵地、旱地等10多个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耕地,又分为了上中下三个等级 。
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无法满足管理需要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种问题很多,属于监察区划 。对于这样的情况,元朝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融合了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框架,反复调整和融合以后,最终,形成了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辽阳行省、岭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 。
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文章图片

当时,黑龙江各地隶属于辽阳行省管理 。每个省划分了各个路,每个路划分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 。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框架,但各方面的问题非常多 。首先,各省的区划不合理,地方管理难度大 。第二,各地机构的结构粗犷,效率非常低 。到了元朝统治末期,行省区划名存实亡 。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 。明朝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区划 。这一区划模式非常经典,先后沿用了几百年 。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结构 。
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文章图片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进一步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 。我国很多省份的大体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等 。至于东北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明朝并没有设立省份,而是设立了辽东镇和奴儿干都司等机构 。由于没有区划和地方机构,明朝对东北各地的控制力很有限 。尤其是吉林、黑龙江等地,情况更是如此 。
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进一步调整了各省的区划 。最后,形成了大清内陆18个省的区划 。在东北地区,由于清朝禁止中原群众进入,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非常少 。截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整个东北的人口,也没有超过100万人 。清朝在东北地区并没有设立行省,而是设立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
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文章图片

依靠这些辖地将军,清朝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力非常有限 。例如对于东北地区的耕地、牲畜、人口、矿产情况,并不了解 。在清朝统治的前期,依靠雄厚国力的支持,这些问题并不明显 。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开始逐步染指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一个个虎视眈眈 。
为了巩固东北地区,清朝在20世纪之初,在东北陆续设立了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 。当时,黑龙江省下辖了7个府、6个厅、1个州、7个县 。分别是:龙江府、呼兰府、绥化府、海伦府、嫩江府、黑河府、胪滨府、讷河厅、瑷珲厅、呼伦厅、大赉厅、肇州厅、安达厅、巴彦州、兰西县、木兰县、余庆县、青冈县、拜泉县、大通县、汤原县等等 。
黑龙江|黑龙江省的区划调整,全国23个省之一,为何有12个地级市?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