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业务管理后台的设计方案( 三 )
在我负责项目中,接收的数据要求有:
- 推送及升级情况:包括推送和下载情况;
- 设备及分布情况:当前主流设备版本号、版本分布情况、在线设备数量;
- 任务及详细情况:单次升级包推送情况、单词任务成功率、失败及对应日志;
在初始化项目时,一般我们都是需要有初步的数据源导入到平台中,因为从0-1的项目中,设备未激活,无法上报对应的数据,我们就无法发布任务推送到端上,所以是需要默认的数据源作为平台的基础数据;
而一般这类基础数据都会由车企或者tier1来提供,我们需要导入到平台中进行初始化;
有了基础数据,我们还需要定义好具体的数据指标,方便项目交付后的验收,呈现的数量虽然能满足车企的诉求,但不够直观,所以一般我们还是需要定义具体指标;
如推送成功率=下载成功量/成功推送量等;
针对设备及分布情况这类数据:
这类数据需要基于客户端下载的情况进行上报,如设备在接收到软件包升级时,需要在升级成功时同时上报升级结果、当前版本,如果涉及到地区分布需求,还需要上报经纬度,然后后台进行推演按照地区或者省份进行展示;
针对任务及详细情况这类数据:
任务对于每次的ota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需要准确记录每一个VIN码的升级情况(VIN码、升级成功与否、推送成功与否等),任务的推送情况及错误日志上报
另外任务的详细信息也许准确在后台上做展现,方便后续的维护和迭代运营;
四、填坑经验分享最后我就以个人的经验分享“坑”,方便大家避避雷;
坑一:平台审批权限不够细分
一般权限分几种:操作权限、菜单权限、数据权限和用户权限;
我遇到过之前有个平台只有菜单权限,整个平台中只要具备菜单的权限就可以进行操作,细分颗粒度不够,导致管控的力度比较粗;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有效的管理用户的操作和数据泄密的问题,而且如果还没有操作记录功能的话,那完全无法知道是谁做了哪些操作,追溯起来十分麻烦;
坑二:交互方式不太符合主流
一般而言,平台化的交互模式都是自上而下,模块放置左侧,右侧放置模块内容信息,并且以列表的形式呈现;
这样的结构符合用户的习性和查看习惯,如果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的模式,如从左到右的模式,就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如之前接触过一个平台顶部放置功能栏,左侧放置数据报表和数据,右侧放置模块内容信息,整个交互即让人眼花缭乱,交互起来又经常出问题;
另外平台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出现以下几点:
- 弹框之后再出现弹框;
- 不知道操作路径在哪里,即用户无法知道进入的是二级还是三级;
- 能用弹框就用弹框,不要轻易新增页面;
本文由 @SiegZho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