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春秋时期,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

【春秋|春秋时期,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楚君称王,并非只是因为楚人有个性,而是出于发展的实际需要 。
列国君主的称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按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
不过,不管诸侯爵位如何,在国内,臣子们都尊称国君为“公”,这在西周时就是不成文的法则 。
所以,在诸侯国内,“公”已是一种荣誉称号,而不仅仅只是爵位了 。
春秋|春秋时期,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君主都称“公”,楚国却称“王”?
文章图片

楚,地处蛮夷之地,周边既有一圈周天子分封的姬姓诸侯,也有蛮夷 。
在还不甚强大的情况下,攻打姬姓诸侯,只会引发围殴,并不明智 。
所以,楚人最开始的扩张方向,只能是蛮夷 。
比如:熊渠在称王前,驱逐扬越,控江汉平原,随后,又利用周天子攻鄂的机会,占据鄂 。
可以说:楚最初的强大,正是整合蛮夷的结果 。
不过,情况很快就变了 。
这些蛮夷,本就对周天子没有什么隶属关系,由于文化差异,他们甚至可能对中原政权还抱有敌意 。
继续以周天子名义来整合国内,已弊大于利 。
而随着国力的增强,楚已可以压制周边的姬姓小国,并可以把扩张方向转向这些爵位比自己高的诸侯 。
这种情况下,继续强调自己的诸侯身份,只会束手束脚!
因此,熊渠公开宣称自己就是蛮夷,称王!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吴、越 。
称王,是雄心勃勃的南方诸侯们开始兼并诸侯,参与霸业角逐的号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