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当下爱奇艺,很像2019年的蔚来( 二 )


总而言之,以上种种新颖的运营模式,在后来都逐渐成为视频行业的通用“玩法”。
抛开是不是“走偏”了,是不是“变着花样割韭菜”这些主观看法不谈,某种程度上,这体现出了这家公司积极探索的状态,以及在商业模式方面,(大致)可以有效把控市场节奏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搞钱”主题下,爱奇艺还做了许多神奇的事,比如“苹果园”体系。
迫于成本压力,爱奇艺尝试了一切能搞钱的业务。
比较正常的有直播,文学,漫画,轻小说等IP链条。
稍稍怪一些的有网络电影票、经纪业务、出版业务、打赏业务。
最怪的就是游戏、电商、甚至金融。
隐秘的角落|当下爱奇艺,很像2019年的蔚来
文章插图
早年间,爱奇艺一度希望于游戏业务可以达到自身20%-30%的收入来源。
可惜游戏行业本身难度就已经卷到不行,自研门槛动辄上亿,本就烧钱无数的爱奇艺,又怎能撑起新业务的孵化。
同时,推出的策略还是“影游联动”,即每一款游戏的研发和上线都必须配合影视剧的进度。
说真的,这个蓝图绝对是美好的,看着《隐秘的角落》玩着相关的游戏,它怎么能不香?
但正常的产品开发逻辑显然不是这样的,齿轮的咬合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恐怕专业的游戏团队都难以消化,更不提半路出家,基于PPS团队(一个视频网站)重新整合的爱奇艺游戏了。
02 爱奇艺的现在 上一章中虽然调侃居多,但一个底层道理我们要首先明白。
对任何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来说,追求盈利就是它的天职。
在这个过程中,哪怕看上去狼狈鼠窜,但只要没有触碰法律和公共社会的底线,我们也应当给予一份最基本的尊重——它只是能力不行。
能力不行,尚可历练。
天天像贾会计一样给市场画饼,四处玩弄金融手段,那才是最可怕的。
回到正题,就内容产业而言,我们可以将整个产业链粗略分为“内容创作”、“内容营销”、“内容分发”这三大环节。
分别对应着“作品谁来写”、“作品怎么火”和“作品在哪卖”这三大任务。
当下的爱奇艺,可以说在这三大环节都有发力,但备多力分,全部都想要的结果却是全部都差一点。
隐秘的角落|当下爱奇艺,很像2019年的蔚来
文章插图
过去的五六年间,整个市场被以流量明星为代表的“内容营销”强势碾压。
就出身而言,爱奇艺天然是处在“内容分发”这一环节的。
但很快就发现上游内容“版权”的成本高昂,这便是其积极参与内容创作的首要动因。
但很快爱奇艺就感受到,“内容创作”并没有太多的利润空间可以攫取。
但凑近了一看才明白,整个市场是“内容营销”的一家独大,谁有流量,谁有声量,谁真正在“消费端”火,谁可以有相应的市场来买单,谁才是中文文娱市场(2015年~2020年)的绝对王者。
看懂了自然要抓紧参与进去,于是《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倒牛奶事件”等,就应运而生。
2021年,随着“清朗运动”对饭圈的整治,以吴亦凡倒下为标志,我们要清晰看到的是文娱行业三大环节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即“内容营销”这一环的底层力量被抽掉了。
隐秘的角落|当下爱奇艺,很像2019年的蔚来
文章插图
放眼未来,我们消费者和有关部门自然是希望由“内容创作”这一环节来扛起大旗,或者说最好是三大环节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在效率、质量、价值观这三大维度上齐头并进。
但希望是希望,具体力量将如何演化,仍需要时间来观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