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背不动的“数字枷锁”:“痕迹形式主义”拖累“数字化基建”( 二 )
武陵山区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介绍,当地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办起政务新媒体,专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当时的要求是,让公众号成为服务群众的新渠道,通过这一平台征集群众留言,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他回忆,问题在于上级部门只提了开通账号的要求,对于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既不提供业务培训,也不列入考核激励事项,忙起来常常忘了照管,久而久之公众号门可罗雀,只能注销。
半月谈采访人员了解到,过多的政务信息化系统还可能成为干部的“数字枷锁”,令基层疲惫不堪。一些单位每天都得有专人盯着上级指定的系统不停地填报,才能满足“及时更新”的要求。
西部某地农业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级安排第三方开发了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情况的监测系统,结果发现当地1406个收集点中有170个左右收集点老是处于预警状态。“找了开发公司才知道,是系统的‘锅’!”该负责人回想起来还哭笑不得,清运车辆GPS设备、运行轨迹都没问题,结果在那系统里就是查不到!
数字化基建需有可持续谋划
受访人士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何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将数字化建设落实为系统建设、协同建设、可持续建设,各地政府还需在工作思路上有所转变。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认为,之所以基层干部抱怨“繁琐的数字化反倒让大家更累了”,症结在于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痕迹形式主义”现象,应持续优化政府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基层需求导向推进改革任务,通过资源和政策引导为基层赋能,更好地提升治理效能。
一些乡镇干部建议,为切实给基层“减负”,数字化建设必须加强统筹意识、制定协同预案。对于正在谋划、准备上马的数字化项目,则需充分调研,到一线倾听干部群众意愿,统筹规划、统一实施,防止重复建设。
“有生命力的改革一定有科学的模式,不能全是政府往里头砸钱,最后投不起钱,也玩不下去。”西部某市的一位领导认为,数字政府应该可持续运维、可迭代升级,千万不能弄成“交钥匙工程”,建了以后几年没办法运维,没办法迭代,成为烂尾工程。
(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18期)
推荐阅读
- 理性|半月谈丨恐男厌女?性别议题要对话不要对骂
- 改造|半月谈:App适老化改造,要真诚不要敷衍!
- 适老版|半月谈:App适老化改造,要真诚不要敷衍!
- 直播|市值跌去近7成,斗鱼“游”不动了
- 王夏|双11背叛双11①薅不动的羊毛:6名资深玩家解“套”记
- 资金盘|别动不动元宇宙了,头一波韭菜已经被割惨了
- simon|卷不动了:互联网的尽头是外企?
- 天猫双11|双11增速不再惊喜,但阿里不动声色
- 直播间|薅不动的羊毛:6名资深玩家解“套”记
- 蚂蚁金服|马云杯酒释兵权,陆续遣散18罗汉,为何始终不动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