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即时零售不是外卖, 京东上线"小时购",推出10万全品类到家( 二 )


虽然模式不同,但这“三大五种”供应链的目标非常一致,同时也是零售行业的核心,即“成本、效率、体验”。
例如,B2C模式的供应链是希望把商品放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库房,实现更高效的送达;产地供应链模式则可以让保质期较短的生鲜商品,离开田间地头就迅速奔向消费者;而本地零售模式则充分利用实体店、前置仓,满足3~5公里内消费者的即时零售需求。
针对不同品类、不同消费者需求,这些供应链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对京东零售而言,小时购指向的即时零售业务,在自营B2C和POP开放平台业务外拓展了新的服务模式,在提升送达时效、补充线下供给、降低履约成本、整合营销资源上,都是对京东全渠道零售服务的有效补充强化。
何辉剑举例,比如饮用水、食用油、大米等重物,对物流运输条件要求更高的生鲜、冷链商品,基于附近门店进行本地化配送的即时零售模式,比传统B2C模式的履约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用户体验也更好。
而从零售电商行业近年来整体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无论是二次爆火的社区团购,还是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玩家不断向零售领域延展,本地零售已成为巨头们争先抢夺的新高地,供应链则是支撑它们打赢这场战争的根本。
即时零售不等于外卖
今年3月,京东集团公告称,将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京东持有达达集团51%股份。此后,达达开始全面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
艾瑞咨询研究显示,在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本地零售O2O中商超是重要品类,预计2020-2024年,本地零售商超O2O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62%。
京东集团副总裁、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非食品事业部总裁任涛表示,小时购上线了大量与主站有差异的商品,比如小包装、冰品、生鲜等,实现大商超与小时购商品的优势互补,满足了用户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
以华润万家为例,其已成为小时购业务中销售规模及增长均位居前列的超市类商家。“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小时级送达”的方式,让线上流量可以精准导入线下门店。今年9月,华润万家在京东小时购的销售额相比3月增长了4倍。
除了持续深耕商超业态外,达达集团还通过扩充品类,来达到丰富消费场景、扩充客群的目的。
根据达达集团官方信息,7月以来,达达集团已从美妆、数码、宠物等品类布局,并收获一定成效。比如,手机品类已成为目前京东到家平台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品类之一,数码3C领域上线门店数已近9000家。今年京东618大促期间,京东手机小时达服务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约10倍。
在美妆方面,达达集团不仅与丝芙兰、屈臣氏等在门店密度、品牌知名度、固定客群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传统美妆集合店合作,同时也与完美日记、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等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较大的新兴品牌合作。
同时,达达集团还提供了数字化中台SaaS产品——海博系统,可以帮助零售商快速对接京东平台,也能够去对接商家自己的小程序和其他第三方平台,线下门店的商品、库存、促销信息也能实现一键同步。
履约配送上,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兼CTO杨骏介绍,“外卖与零售即时配送的差异非常大,外卖不存在拣货问题,但零售即时配送要在超市完成,有着面积大且复杂的拣货流程。”
也就是说,外卖配送能力并不能直接复刻到零售业态,后者涉及门店进场及配套系统的深度融合改造,包含从库存管理到仓储、拣货再到配送的一系列过程,超市卖场动辄上万的sku(在线商品数),其履约配送的复杂程度相较外卖,呈指数级增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