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估值泡沫十几倍!ROI触底!跨境电商“蚌埠住了”?( 三 )
“每个品牌都在寻找新流量洼地,但是从我们自身来看,至少60%-70%的流量依然是来自传统Facebook、Google的流量。”睡眠科技DTC品牌Vesta创始人兼CEO谷振宇坦承,打造品牌无论如何还要做传统的信息流流量,来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效果。
纽西之谜国际市场营销负责人杜慧颖指出,刚开始投入一个新市场的时候,ROI是慢慢往上做,但到了一定的节点后势必往下掉,这时候就要通过更好的内容产出、更好的产品去拉新用户,从而降低流量获取的成本。
LilySilk CEO王民富认为,ROI的终局是无限趋近于0,未来流量形势下,ROI会越来越低,CPC的点击或者CPM展示价格越来越高,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所以,未来比较健康、成熟、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品牌,一定是“流量、产量、声量”三量结合。
文章插图
“DTC品牌力最终是要靠落地实现的,即讲好品牌故事、做好用户触达,以及最重要的是构建私域运营,进行流量反复裂变,才能降低流量成本、获得忠诚度,最终建立品牌的护城河。”在微盟ShopExpress国际事业部业务中心总经理吴云看来,“说到底,就是当你的品牌、产品力本身没有问题,并且有很强的竞争力时,更多比拼的是整个运营体系的能力。”
在易点天下海外大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杨娅看来,新消费品出海的黄金时代也来临了,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本地化。“尝试用产品表现风格,极致传递理念和信仰;重视内容可传播性可塑造性;选择正确的渠道;关注品牌长期健康内容的根植,这些都是可以关注的方向。”她谈道,做DTC品牌出海不要只沉淀于所谓的模式。
03
跨境电商没有中腰部平台
从UMKA暂停中国区商家业务,到Awok宣布破产关停,从Jumia连续6个季度GMV下跌,到执御陷入供应商讨债危机,再到VOVA被指冻结卖家资金后失联。一个接一个区域型、中腰部跨境电商平台的败落,除了自身经营问题之外,无不说明平台模式的终极宿命——只有第一或者死亡。
当下,中腰部平台所面临的“外患”是双面夹击。作为全球化电商平台的亚马逊,一如既往的稳健发展、一家独大,做跨境电商,没人能绕过他。另一面,Shopify所推动的去中心化的独立站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蔓延,是个独立品牌,都要建个官网。
“大”,有亚马逊;“小”,有独立站。要么第一,要么唯一。你凭啥打天下?
Indiegogo中国区商务负责人顾明君指出,Indiegogo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加速器,这个渠道和亚马逊、独立站是不冲突的,只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选择。
她谈到,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四类问题:第一,产品,创新没有方向,产品定义困难;第二,资金,新品上市受阻,资金回流困难;第三,渠道,出海渠道有限,企业内外承压;第四,品牌,投入产出风险大,道阻且长。而众筹平台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克制、强调经营质量,是OTTO的答案。成立于1949年的OTTO,目前是德国本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在线电商平台,去年营收达到1300亿。虽然已进入中国多年,但去年才面向中国商家开放第三方合作入驻模式,且采用精选的邀请制配合人工审核。2021年,OTTO仅对中国商家开放100个名额,设立比较高的门槛,比如德国当地公司注册、德国本土仓储配送等等。
OTTO China CEO徐贝西建议商家,欧洲消费者拒绝趋同,一般会选择适合“我”的商品。而进入欧洲市场,第一站最稳妥的应该放在德国。
文章插图
来自欧洲的“先买后付”提供方Klarna,目前在全球有将近1亿用户,估值已达到450亿美金。其中国区商务负责人Molly Xu指出,Klarna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进行品牌建设,而是用互联网和品牌运营的逻辑做增长,将自己定位为“新一代消费者的选择”,拥有自己的用户社群以及生态,来为商家进行导流。他们希望从前端的发现,到支付以后订单的管理、退货、服务等等来触达整个消费链路。
推荐阅读
- 离职|加密聊天应用Signal CEO离职:WhatsApp联合创始人临时接任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艾克顿|加密聊天应用Signal CEO离职:WhatsApp联合创始人临时接任
- 辞职|腾讯音乐管理层调整: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国际化业务将由CEO梁柱负责
- 腾讯音乐宣布管理层调整:国际化业务将由 CEO 梁柱负责,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
- 彭迦信|腾讯音乐宣布管理层调整:国际化业务将由 CEO 梁柱负责,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
- 陈磊|背靠拼多多超马云后,黄峥却散财700亿,卸任CEO,现市值跌6成
- ceo|原Facebook元老级工程师刘家恺加入小度,向CEO景鲲汇报
- 互联网时代|结束10年亏损,连续三个季度盈利,阿里云的估值升至8000亿元
- 链家|又一次押宝中国孙正义豪投140亿,打造第二个阿里已千亿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