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中视频,资本焦虑下的伪风口( 二 )
虽然因其用户群体年轻化而被外界和资本市场高看,但在市场竞争层面并没有成为头部公司,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独角兽的规模。
一个以中视频起家、以中视频作为内容产品形态核心的视频平台并没有把中视频做成风口或现象级产品,自己也没有借此成为头部互联网企业。
2. 无法对其他内容品类扩充形成有效支撑与滋养B站有感于自身在内容品类上的局限,同时也看到了短视频的风口效应,跟风上马了短视频业务,不幸的是在短视频业务上表现平平,不仅用户不买账(点击、评论、转发等)而且广告主市场也不认可。
B站目前的主要优势与核心仍然是中视频,且无法将中视频的生产模式、生态关系移植和复制到短视频领域,在内容品类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视频与短视频分属不同的内容形态,生产模式、供需关系搭建、生态营造等方面无法实现共享和共通。
3. 变现手段与渠道上的乏力长视频可以通过品宣类广告和付费会员进行变现,短视频可以通过信息流的效果广告进行变现。
中视频则夹在两者中间,两头都不靠,既无法通过高质量、专业级内容的品牌效应吸引广告主与用户买单,也无法通过以海量内容为基础形成庞大的广告位库存来进行效果广告变现。
以B站为例,它既无法为内容生产者提供有效的变现渠道造成自身平台头部内容生产者大量流失,也无法为平台本身的营收增长困局提供新解。
中视频在变现手段与渠道上的无力,造成既无法回馈平台的投入与成本,也无法对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进行反哺。且中视频在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等新领域的应用天花板清晰可见,并不具备巨大的增长空间。
4. 产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流量议价能力【 生产者|中视频,资本焦虑下的伪风口】流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流量议价能力是互联网公司营收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以抖音为例,2020年的广告收入达700多亿,这就是流量议价能力的体现。流量议价能力的基础是流量供给能力,流量供给能力越强,流量议价能力就越强。
“流量供给能力=流量生产数量+流量生产成本”,生产数量越多,生产成本越低,流量议价能力就越强。短视频以极低的内容生产门槛实现了海量内容生产者的入局,进而形成了海量的内容生产能力与数量。
反观中视频既无法快速扩充内容生产者数量,也无法有效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因此很难形成强大的流量议价能力,在面对广告主市场时难免处于劣势地位。
三、中视频是门好生意吗:短视频平台的3个挑战我们前面说到B站作为中视频商业化实践的样本不够成熟,有人会说那是因为B站自己不行,现在抖音、快手等以及背后的头条、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会改变这一局面。短视频平台切入中视频赛道,会面临哪些挑战?
1. 短视频的成功方法论能否复制到中视频短视频之所以能成为风口,在于它找到了同时满足内容生产与内容消费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短”。
在内容生产与供给侧,“短”使得内容生产者可以采用“小于用户注意力极限值的内容长度+短时的愉悦反馈”的方法论。“小于用户注意力极限值的内容长度”,是十几秒、几十秒乃至一两分钟的内容长度,不会消耗用户太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容易在用户注意力极限到来之前播完内容。“短时的愉悦反馈”,表现是用户可以在这一分钟之内得到一次甚至多次愉悦反馈。
在内容消费侧,“短”使得内容消费者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观看多个视频内容取得不同的新愉悦体验,也可以在一个视频内容中很快就达到愉悦体验。综合来说是让用户以极低成本(注意力、时间)持续获得瞬时的感官愉悦体验,是对人性底层需求的满足和回应。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供货|澳大利亚:为防供货中断,大型商超实施限购令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短视频|短视频做游戏,难逃"裁员潮"?
- 直播间|资源砸进去,视频号直播带货今年能“起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