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军|钉钉,离开创始人的日子( 四 )


从曾经被许诺可以“独立上市”的独角兽业务,到服务于云的“业务中台”,显然不符合陈航过去对钉钉的期待与规划。
钉钉的仗还没打完
随着陈航的离开,钉钉的变化也是显著的。
鲜明的创业公司烙印,996的工作作息,鸡血的会议,都随着陈航的离开逐渐淡去。一位钉钉在职员工告诉AI财经社,他本来是因为上一份工作缺乏挑战,始终处于舒适区,才在去年跳槽到了钉钉希望能刺激一下自己。但没成想,在钉钉,他更加“无所事事”,没有奔头了,“都想回前公司了”。
新领导人的到来,让过去一年时间里钉钉的调整不断,一些员工反馈,公司的氛围不太对劲。
陈航在的时候,钉钉追求增长,开疆拓土,营销动作和产品更新不断。陈航走后,钉钉追求价值,营销上没有花一分钱,甚至部分HR出了新规强制“965”,不允许加班。内部员工士气不足,总觉得集团把钉钉降权了。
这让叶军不得不三番五次地解释,“无论是向逍遥子(张勇)汇报,还是向行癫(张建锋)汇报,结论都一样,即对钉钉加大投入。现在内部的态度非常明确,对集团而言,钉钉是与天猫、淘宝一样的一级业务。”
在这次组织大会后,叶军也向包括AI财经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坦言,“(正式接手钉钉)这一年挑战很大,竞争压力也很大”,任何一个大企业中的大部门更换总裁都不是小事,同时还牵涉内部大量人员变动,“但所幸(接手后整体情况)没有恶化,主要是团队融合以及策略调整等问题。”
外界把钉钉视为阿里创业历史上最后一个内部孵化的现象级产品,其产品矩阵中淘宝、天猫和支付宝都诞生在2008年之前,而钉钉则诞生在2015年之前。
而陈航也被传闻为一个“多次主导业务失利,一招钉钉绝地反击”,却最终被迫出局的悲情角色。
调任张勇助理之时,阿里公关总监张启曾在朋友圈表示,“钉钉的创业历程中,无招(陈航)功不可没。”而内部信中,张建锋也专门提到,特别感谢陈航,他“对梦想的坚持和创业的激情,使‘让工作学习更简单’的梦想成真”,以表示对陈航过去工作的高度认可。
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陈航不过是吃了去年疫情的红利”的说法始终在坊间流传,还有人称,疫情过后钉钉扩张太快,但产品创新力不足,增长也现乏力,内卷严重。一位业内人士则感慨:“战略不敢妄谈对错,但作为个体,陈航肯定是心受委屈了。”
就在新领导团队到位后,钉钉不仅进行了组织上的调整,人们还看到了钉钉业务方向的转变,正式走到台前的叶军,提出了钉钉未来将作为全新生产力工具,通过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两类产品帮助企业加速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新目标。
钉钉从平台回归到了工具的位置上,并且逐步成为了阿里云的附属品。
而叶军的经历与背景也引人遐想,叶军早期参与过淘宝旺旺的建设,在阿里的许多年时间,他做的业务都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后来,他把这套组织中台实践经验还复制到了外部。除了服务企业外,叶军和他的团队还在数字政府领域进行尝试,第一个合作的对象便是浙江省政府。
数字政务,也是叶军在钉钉的主要负责领域。
业内有人称,受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影响,阿里云似有被客户冷落之嫌。而叶军作为前政务钉钉负责人接手钉钉掌门人之意昭然若揭。
2021年7月,陈航正式从阿里离职创业,他本人已经从杭州离开,去了深圳。但钉钉这个产品仍在为无数企业服务,继续帮老板用定位打卡、已读未回……这些“变态”的方法管理员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