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钉钉变革300天:产业互联网的"三个问题"和它的新答案( 二 )
战略方向改变了,资源配置怎么做,拿到的结果是什么,要怎么打,跟以前都不一样了。
“温和不争”是叶军的性格特点。他形容自己是70后,长在红旗下的人。
4年前,接到组织电话,说行癫(现阿里云智能总裁,当时阿里集团CTO)要调他到信息平台,要求马上到岗。3天后,叶军出现在阿里西溪园区。这次接任钉钉,行癫跟他聊了几分钟,他回答:“好的。”没有犹豫。
这场关键变革中,钉钉团队被打碎,再重塑是一个必经过程。而在这场阵痛期中,叶军同样使用了相对温和的方法——聊,一层一层聊。
他先从他的直接下属开始聊,到核心总监级以上,再到所有的管理者。和直接上级行癫、管理团队达成共识后,才有了和张勇的那场关键谈话。
今年6月28号,钉钉全员大会KO(kick off 业务启动会)开启,叶军向团队详细讲述了战略变化的完整规划和思路。
战略转变后,钉钉需要有专门针对大企业客户的团队。钉钉向阿里云学习,组建了一整套面向大企业客户的组织体系,从最前线的BD开始,包括SA(客户经理)、PDSA(解决方案架构师)、销售管理、产品管理、CRM(客户重构经理),还有服务商生态管理团队,用HR生态去服务客户。
这套组织体系跟钉钉原来的团队结构很不一样。但叶军有经验。负责钉钉之前,他负责浙江省和阿里联合打造的一款政务办公软件“浙江钉”项目。如今到了钉钉,他把之前的项目组织沉淀成了一个产品团队。
这个过程中,钉钉又重新调整了团队,把之前分拆的开放平台、生态陆续合并,又把音视频文档、邮箱、Teambition团队都合拢到一起。
“我们本质上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最后要把方向统一掉。团队合并,目标统一,业务策略清晰。这样组织才能高效敏捷的往前走。”他说。
至此,钉钉团队内部终于达成了共识:业务和人都回来了,策略传导下去,形成了整个组织的作战体系和指挥系统。
要规模,还是要价值?去年10月,叶军到钉钉没多久,就发现了钉钉的问题是——规模大,但价值单薄。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钉钉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其中有些用户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有一些企业用户会从钉钉搬到对手的平台上,也会从对手那搬到钉钉上,来来回回。
他们为什么要搬?叶军和团队调查后发现,本质上两个原因:第一,价值不够深。搬起来很容易。第二,服务不够好。
“原先追求规模也不是说没意义,但钉钉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这个用户基数,不能再单纯追求规模指标了。”叶军说。
原先钉钉衡量规模的指标只有单一维度,用户量。钉钉目前总用户量5亿,第三方公布的月活跃用户量近2亿。以前就只考核这个数据,所以用To C的做法。但是叶军到钉钉一年,一分钱没有花过买流量,也没有在机场和地铁站打广告。
这方面,张勇给钉钉的要求是:“我要的用户是organic,就是自然回访”。
【 用户|钉钉变革300天:产业互联网的"三个问题"和它的新答案】这次谈话,奠定了钉钉大胆战略转向的基石——钉钉要规模,要更多用户,但要的是高质量的用户增长,是有粘性的,有价值深度的。
衡量钉钉的变革成果,有一些关键指标:
总用户量突破5亿,这个数据毫无疑问是最显眼的,但这只是“规模”的第一层。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数据是,钉钉的月活跃软件数。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6月份,短短8个月时间,钉钉月活跃软件数增加了近3倍。
此外,还有用户时长。今年,钉钉的用户时长实现了接近一倍的增长,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从要单一规模,到要价值深度,这正是钉钉的核心战略目标。为此,在用户量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核心指标,包括企业使用深度、用户使用时长等。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