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钉钉变革300天:产业互联网的"三个问题"和它的新答案( 三 )
今年8月,钉钉发布“钉工牌”。企业开通“钉工牌”后,员工可以用手机里的数字工牌刷门禁、食堂饭补,完全替代实体工牌。很多人不理解钉钉为什么大张旗鼓推出这样一个小功能,实际上,这是钉钉提升用户使用时长的关键动作。
人们原来吃饭不会用钉钉,只会用支付宝跟饿了么、美团。今天他会拿出钉钉,楼下的店全部是打折的,钉钉跟很多奶茶品牌、汉堡王等合作,拿钉工牌可以直接折扣,很多的增量价值带来了消费。跟钉钉合作钉工牌的企业,只要用了以后,激活数几乎翻倍。“这是增量价值。”叶军说。
要满足用户更多的增量价值,需要有丰富的软件生态系统。过去SaaS企业想在钉钉上开发软件,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必须要考试合格,钉钉分要达到900分,企业必须注册两年以上。不穷觉得过于严格,把这些限制全去了。半年之内,钉钉的生态增加了一倍。
钉钉的网络模式,正在从伞状网络向横向网络飞速进化。
钉钉是一款To B的产品,过去人们都说To B产品没有网络密度,微信和抖音的网络密度很大。钉钉是伞状网络,局限在一个个公司内部,就像一个一个伞,伞和伞之间没有联系。微信和抖音则属于横向网络,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铺开。
以前在钉钉上,我们不能搜到另一个公司的朋友,哪怕他把手机号给我们,也找不到。钉钉过去的产品逻辑认为,不在同一家公司的两个人,没有关系。
但现在,我们在钉钉上,可以用“看看”看同行的动态,在“服务窗”中订阅某家公司的服务,就像在微信中使用“朋友圈”和“小程序”。
最开始叶军和团队做服务窗,是为了“大B带小B”(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有很多企业希望跟上下游进行业务往来,比如百事可乐在浙江省有一千个经销商门店,每月对一次帐,给门店回款。原来需要百事可乐派一个人跑到店里面出差,通过钉钉服务窗,就可以省去跑腿流程,直接线上交接业务。
做了服务窗之后,他们发现不仅上下游企业可以用,个人也可以用,消费者自己关注了服务窗。钉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网络,就此打通。
做了服务窗之后,叶军和团队发现员工有职场交友的需要,于是做了“看看”。钉钉默认帮你关注同一公司的人,所以效率很高,不需要再加好友了。“看看”一上线,高峰时期每天新增几百万用户。
“现在讲私域营销一定程度上是伪命题。我们老想突破私域,你非得把公域变成私域。不能决定哪个好,都很重要,像钉钉现在反而成为公域。”叶军说。
“2万人诅咒”与数字生产力创新企业难逃“2万人诅咒”,这是商业界公认的管理难题:人员膨胀,机构臃肿,大量中层淤积,企业创新和反应速度急剧下降,人均效益降低。
Google在2010年员工超过2万人,人均营收增幅明显下降。一年后,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重回Google担任CEO,对公司战略方向、产品架构展开重大调整。
华为在2001年人数达到2万人。同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写下著名的《华为的冬天》,直指华为需要变革,要利益重新分配,中间层消失,“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是在2003、2004年”。
阿里也没逃过“2万人诅咒”。2017年前后,阿里开启企业收购潮,先后大手笔收购了优酷土豆、高德地图、饿了么、银泰、大润发、海外电商LAZADA等等。原来收购财务不并表,但这一波大收购绝大多数都并表,相关企业人员全调整在阿里编制里,阿里集团人数迅速膨胀。
从2012年到2016年,阿里员工人数从2.2万增长到3.6万,4年时间累计增长了1.4万人;但2017年一年,阿里人数就增长了1.4万人,总员工数突破5万。2021年,阿里集团员工人数突破25万,再加上大润发等阿里系公司,总人数高达40多万。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