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快递个人信息泄露,既要抓“内鬼”又要堵漏洞|洋葱快评| 泄露
【严查快递个人信息泄露,既要抓“内鬼”又要堵漏洞|洋葱快评| 泄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双十一临近,你的快递包裹信息安全吗?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媒体经过多日暗访调查发现,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遭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涉及多年快递企业。
看到这则新闻,非常震惊。首先,震惊于个人信息泄露速度之快,下单当天,用户的快递信息就在市场上被叫卖。其次,震惊于违法犯罪分子胆量之大。这些人竟然敢在社交平台上置顶收购出售、收购个人快递信息用户的消息,根本就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最后,震惊于灰色产业链组织之严密,从信息提供者到代理,从出售者到买家,每个环节都很专业,同时获利巨大,有的堪称暴利。
震惊之余,心中不免有种后怕。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危害是巨大的。从报道来看,这些个人信息,一部分被卖给了商家,用来做商业推广,一部分则到了从事诈骗活动的犯罪分子手中。用户成为了“猎物”,损失的不只是财物,还会是人身安全。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相关部门该介入了。从报道来看,用户的个人信息是快递员泄露的,也就是说,这又是一起“内鬼”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而在去年,圆通快递也曾发生过一起40万条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始作俑者同样是“内鬼”。事后,相关部门约谈了圆通公司,责令要求圆通公司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圆通也表示,会完善信息安全风控系统,对内部账号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单从表态来说,圆通公司不可谓不诚恳。但是结果却狠狠扇了这家快递公司一巴掌。圆通快递的“信息安全风控系统”,在“内鬼”面前不堪一击,“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更是成为了虚谈。此次,圆通又是“榜上有名”。
这表明,只惩治“内鬼”并不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产生。事实上,此类问题之所以屡禁不绝,原因便在于部分快递公司并没有真正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比如说,媒体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售卖者提供的“料”,就是张贴快递面单的快递包裹照片,或面单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连张面单照片。而且从这些照片来看,用户姓名、手机号、住址等关键信息并未采取任何隐私保护手段。在“内鬼”面前,本应该起防范作用的快递公司,竟然成为了“瞌睡虫”。正是快递公司思想上的忽视和管理上的粗放,放任了“内鬼”的猖獗。
对泄露买卖用户信息者,必须要依法严惩。但惩处只是事后“救济”,强化防范则是重中之重。快递公司作为信息泄露的源头,有责任倾尽全力守护用户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关部门不仅要抓“内鬼”,还要追究相关快递公司的责任,以堵上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
对此,《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提出,公司出现相关违法行为,“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提高快递公司的违法成本,快递公司才能受到触动,集中心思为用户信息构建“防火墙”。
而对于快递公司而言,保护好用户信息,赢得用户信赖,公司才有未来。否则,既通不了人心,也递不了信任。鉴于此,快递公司显然应该时刻警钟长鸣。只要快递公司尽职履责,“内鬼”的企图就很难得逞。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
- 物品|寄国际快递会被“抓起来”?这些物品千万不要邮寄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