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社交的吸引力落差( 三 )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款叫Tell的软件,类似“漂流瓶+语音房”的设计思路,本想下载试用一下,结果被告知注册不了,要识别注册的二维码转移到了微信企业群里。
社交平台|社交的吸引力落差
文章插图
本以为这个群是个死群,结果群里开始出现各种倾诉的人,且聊的不是一般的火热,短短两个小时就是三四百条消息显示未读。
这只是第37群的情况,其他群未知,显然这些年轻群体的苦恼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对现有年轻群体的认识。就像我上文提到青少年的社会表现也一直影响着社交平台的产品形态,但从未像现在这样严重。
那么微信企业群似乎在这时候替代了Tell平台。
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只是在语言上有了交流,但还是没有链接,所以倾诉不一定能做得到链接,平台需要的是让用户感受到现实与平台之间的落差感,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吸引力,由此产生链接。这也是社交产品笔记一直在强调的“吸引力落差”。
这个概念现在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在用户的意识形态上。
社交产品笔记最近做了很多国内头部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调研,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这篇文章只是一部分,以后社交产品笔记会分享更多出来。后面我们可能会侧重一些经典案例,对经典产品的分析。
本文由 @社交产品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