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这个双11,你又要被消费主义影响了吗?消费主义让你冲动的本质
文章插图
双十一就要开始啦,听说10月20日,李佳琦直播间的销售额破百亿了!你参与这上百亿的项目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一边剁手,一边反思:究竟是为什么要买这些看起来划算,但很多时候买来即搁置的东西?
很简单,你可能被套路了。当广告、主播以“购买这件商品能让你幸福感倍增”为噱头,来吸引你买单的时候,你可能真的很容易就“上当”了!
例如,像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正致力于开发满足用户其他需求的产品--让用户更能产生幸福感的产品。他们的广告质量很高,注重细节,而且深入人心。他们希望消费者在得到他们的产品时,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手中的产品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属于另一群人,一群更懂欣赏、有品位的人。因而每年推出新一代iPhone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甘愿为此排队等待好几个小时。
但这些自喻能提升幸福感的商品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又有多少人在双十一囤货时忽然发现,自己去年双十一囤的商品还没开封。
文章插图
01
我们为什么要购买那些自己
不需要的东西
我认为没有人是去商店专门购买那些自己以后永远也用不到的东西。可是到了商店,人们就会决定买下那些商品。长此以往,这类物品在你的家里越积越多,而真正用到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
这种行为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过于频繁且不负责任的购物习惯。
看到这您可能会感到困惑,且听我详细说明:我们去购物,可是买回来的东西往往超出了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使用所有的东西,只能用上一部分。换言之,您购买的东西越多,实际派上用场的就越少。这很矛盾。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地买回各种不需要的东西,继续这种永无止境的循环呢?
根据我的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01
媒体宣传
我之前和很多营销人员一起共事过,对此略知一二。大公司知道在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作用不大,观众要么跳过广告,要么干脆跳过这个频道。
因此他们把广告投放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所有节目上、街头条幅上、社交媒体平台等各类网站上。目的是将产品信息灌输进你的大脑。等你下次去商店准备买尿布时,拿起来的却是你之前在电视宣传中看到的商品。
《纽约时报》曾做过一个统计: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接触大约5000个广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广告。
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后,原本并不需要一台新电视的你,也很可能会购买一台。你可能不需要它。但当你看过成百上千条电视机的广告之后,你又怎么会不想拥有一台更大、更薄、更清晰的新电视呢?无论你相信与否,所有的广告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影响。
文章插图
02
攀比心理
不仅那些聪明的营销人员会影响我们的购买欲,周围人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设想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打电话给你,告诉你他买了一辆全新的汽车。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喜悦?妒忌?幸福?感觉自己落伍了?你会祝贺他并为他感到高兴。
然后,当你挂断电话时,你会开始想:“约翰新买了一辆豪车,也许我也该换辆新车了。”你现在的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你需要一辆更好的。实际上你并不需要,但你的大脑会对你进行暗示。
03
谁能抗拒得了打折促销呢?
我有一个朋友,每逢节假日促销期间,她总是不停地告诉我自己省了多少钱“我今天买了三件衬衫和一条牛仔裤,省下了80美元呢!”
推荐阅读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熊猫烧香|还记得“熊猫烧香”吗?那制作这个病毒的小哥,现如今怎么样了?
-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家用燃气灶具新国标本月实施,这个功能必须有
-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枸杞|拼多多发布“御寒指南”:这个冬天不感冒 万物皆可加绒
- 刘强东|这个城市咋了马云投50亿,华为跟100亿,刘强东跟300亿
- 门店|女鞋界“清流”!全国9000家店年卖1亿双,只因常喊“清仓甩卖”
- 公告|快手: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深化治理公告
- 调研报告|易观2021输入法调研报告出炉,讯飞输入法口碑、用户增速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