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对产品缺少敬畏之心,凭什么让她爱你?( 二 )
但往往有很多销售机会,只是从财务收益角度来评估的,甚至有时候和产品一点关系没有。
这时候如果我们带着产品驱动的虚伪的面具,销售为了业绩考虑,以市场机会为名鼓吹此产品的重要性,以此突出该项目机会的价值,迫使研发团队接受该项目,进行技术支持。如果我们对于产品没有敬畏之心,而是迫于前方销售的压力,研发团队就会像赶场一样奔赴一个个项目,以市场机会为名制造出一个个“库存产品”。
何为“库存产品”?
这个名词我还是听同事说的,感觉特别形象,意思就是那些当初为了某个项目开发的产品,在那个项目之后就从来没有销售过或者推广过,最终死寂的沉睡在公司的代码库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或者永远都用不上了。
一个公司如果拥有大量的“库存产品”,就充分说明其产品研发是销售机会驱动而非真正的市场驱动,因为它从来没有在市场环境里崭露头角。
很多软件外包项目的企业,一直转型做产品,一直都没有成功,这时候自己可以翻翻代码库,是不是里面全是这种“库存产品”,当时做的时候愿望很美好,但最终还是难逃搁置到库存的命运,终其原因我们没有把销售机会提升到市场机会的高度去定义产品。
三、用技术思维而非商业思维定义产品我们口口声声说产品,到底什么是产品?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百度百科
虽然百度头条对产品有明确的定义,但产品的定义依然非常的宽泛,几乎所有的满足需求的东西都可以叫做产品,从某种意义来说,为客户提供的交付项目,其实也可以称为产品。所以我们不要纠结我们做的是不是产品,我想从两种思维角度来定义产品,并阐述两种定义产品的差别。
1. 第一种:技术思维定义产品打开一些小公司的官方网站,我们经常看到官网上罗列的琳琅满目的产品清单,一个小公司为什么有这么多产品存在?其实这些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技术思维定义的产品。
技术思维定义产品的核心是可复用程度。只要这个系统能够通过快速复制满足需求,而非从头开发,这就是技术定义产品的标准。它所面向的角度是某一领域或者场景的需求满足度,是面向交付的维度而非营销的角度,文章开始介绍的案例其实也是技术思维定义的产品。
2. 第二种:商业思维定义产品“库存产品”很多也具备一定的复用程度,甚至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但却不好意思称它为产品,因为的确没产生多大价值。我认为真正的产品,不仅仅看其标准化的程度,更应该看它参与市场活动、市场竞争的程度,团队在其身上持续投入的精力和资源。
商业思维定义产品的核心是可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产品定位到差异化优势,从市场推广策略到销售策略,从产品研发到落地交付,围绕产品的全过程生命周期有团队分工、有战略设计、有战术执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按照IPD研发模型,产品研发是一个企业级的,需要紧密配合,覆盖全过程的复杂的企业活动,如下图所示。只有对产品存在敬畏之心我们才能真正把产品作为企业活动的核心环节,才能保证生命存在持续的活力和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文章插图
四、对产品研发团队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公司特别重视技术属性的各种资质和认证,比如笔者刚刚主持完CMMI5级的复审,比如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各种科研课题的申报,这些都是证明我们研发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重要依据。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奥瑞金:预制菜系列产品研发及其包装业务已推出首批产品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产品|使人惊艳的产品细节(十)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